正文 第61章 藉蔭入仕,媚主拜相(1 / 1)

盧杞(747—785年)字子良,唐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建中初年由禦史中丞升為宰相,陷害楊炎、顏真卿,排斥宰相張益等。田悅、李惟嶽等藩鎮叛亂,他以籌軍資為名,任用趙讚為節度使,搜括財貨,長安因而罷市。繼又征收間架、除陌等稅,民間怨聲載道。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嘩變,京師失守,不久朔方節度使李懷光又屢上疏斥其罪惡,因此被貶職,後死於澧州。

盧杞頗有口才,但其容甚醜,“鬼貌藍色”。其祖父盧懷慎在唐玄宗時曾為相,為官清廉,死後贈荊州大都督,諡曰文成,史稱賢相。其父盧奕,官至禦史中丞,安史之亂後留守東都洛陽,城陷而被害。被殺前,曆數安祿山罪狀,大義凜然道:“為人臣者當識逆順,我不踏失節,死何恨?”英勇獻身,贈兵部尚書,諡曰貞烈。借助門蔭,於天寶十四載(754年)十二月,盧杞為清道率府兵曹參軍,且被朔方節度使仆固懷恩任為節度府掌書記,因病免職。不久,補鴻臚丞,出為忠州刺史。赴任後,拜見節度使衛伯玉,因其不喜,隻好裝病謝歸。回長安後,任史部郎中,出為虢州刺史。如果不是借助門蔭,像盧杞這等其醜無比之人,在當時是很難走入仕途的。

盧杞一走入仕途,欲望就愈來愈大了,千方百計想要討得最高統治者皇帝的歡心。建中元年(780年),盧杞向新即位的德宗上奏道:“守虢有官豕三千為民患。”德宗欲將這三千官豬遷往沙苑,沙苑屬同州。盧杞又奏道,同州亦皇上的百姓,我看將豬就地宰食最合適,德宗讚道:“守虢而憂它州,宰相材也。”遂下詔將官豬賜給貧民,並有意將盧杞重用之。這正是盧杞夢寐以求的。他之所以建議將豬就地宰食,其本意並非是替同州百姓著想,而完全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這樣,既顯得胸有全局,以取悅於皇帝,又討來恩賜官豬,以取悅於百姓,真可謂一舉兩得。不久,盧杞便被召為禦史中丞。次年,即建中二年(781年)二月,盧杞又升遷為禦史大夫,京畿觀察使,老將郭子儀當時正患病。每有賓客拜見郭子儀均不讓姬妾離側。盧杞前去拜視,郭子儀急令侍妾回避,獨自接待他。事後,家裏人問其原委,郭子儀說:“杞貌陋而凶險,婦人輩見之必笑,他日杞得誌,吾族無類矣!”郭子儀因功高曾位及宰相,並為當朝皇帝德宗尊為“尚父”,且都不敢得罪盧杞,可見盧杞是何等凶險之人。

恰逢朝中出現楊炎錯殺劉晏事。楊炎是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乃宰相也,宰相錯殺無辜,惹得朝野側目,有人甚至譏斥朝廷,楊炎想息事寧人,於是暗地裏又散布劉晏是因“上自惡而殺之”。德宗聞此十分惱怒,曾有誅殺楊炎之念,但終於隱而未發。不久,將楊炎遷為中書侍郎,擢盧杞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與楊炎共掌相權。

盧杞遷為禦史大夫是二月丁未日,升為宰相是二月己巳日,其間隻有9天。僅從時間如此短暫,就足可看出盧杞有其特殊的媚主本領。再從其“論奏無不合”來看,更可證明盧杞極其善於揣摸皇帝心意。善揣主意,媚之有術,是盧杞平步青雲、謀取相位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