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李義府如此恣肆妄為,禍國殃民,終究會有敗露之日。
也巧,有一術士杜元紀,望見李義府宅第有獄氣,便說:“需要打發積錢二千萬,才可以饜勝。”何謂饜勝?迷信指以詛咒鎮壓、製服他人或邪惡。按迷信講,李義府需要散財行善,以德贖罪,才能免去地獄之災。然而,對此深信不疑的李義府卻財迷心竅,不想舍棄以往巧取豪奪的不義之財,而是更加急切地收斂錢財,想奪用他人資財以贖己之罪孽,這豈不是罪上加罪?!
在李義府居母喪期間,高宗允許他初一和十五可以告假守喪。然而,李義府打著守喪的幌子告假後,並非盡守喪禮,而是換上普通百姓服裝與杜元紀悄悄地來到城郊野外,登上古望。盡管他們的行蹤詭秘,還是被人發覺了。人們疑竇頓生:他們可能是在窺覘星象氣色,圖謀不軌吧?同時,他派其子李津找到長孫無忌的孫子長孫延,對長孫延說:“我可以為你謀得一官。”五日後,果然授予長孫延為司津監,並向其索謝錢70萬。李義府的鬻官之舉,已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麵對李義府肆無忌憚地聚斂搜刮,而且還居心叵測地圖謀不軌,朝野已忍無可忍。右金吾倉曹參軍楊行頻向高宗上表,參奏了李義府的種種罪狀。高宗命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與三司共同審查此案,並命司空李責力監察督辦此案。經過詳細核查,確認李義府罪狀屬實。由於李義府的所作所為,已威脅到高宗的集權統治,高宗便下詔將其官爵盡除,流放他鄉。其次子李洽、三子李洋和女婿柳元貞流放廷州,其長子李津流放振州。對李義府及其子婿的處置,朝野無不慶賀。“人以為誅‘四凶’”。四凶即指其三子和女婿。有人還寫了《河間道元師劉祥道破銅山大賊李義府露布》,張貼於通衢大街之上。所謂“銅山大賊”是指李義府劫得銅錢如山。時為龍朔三年,即663年。
三年後,即乾封元年(666年),朝廷大赦,惟獨流放在外者不得歸還朝廷。李義府自知隻能在流放中了此一生,憂憤成疾,發病而死。時年53歲。
李義府是因其才而受到唐太宗李世民賞識的。但他入朝後權力欲膨脹,僅憑他的才華又無法滿足他的欲望,他便走向了自己的反麵,成了奸佞之徒。與眾多奸臣不同的是,他非常善於偽裝:咬人不露牙齒,整人麵帶微笑,口蜜腹劍,笑裏藏刀,是一個典型的笑麵虎。披著這樣的外衣,更利於竊權固位,倒行逆施。然而,他的真麵目最終還是被朝野識破,無法逃脫罷官流放的下場。
第十五章 口蜜腹劍的唐代宰相:李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