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生年不詳,卒於752年。小字哥奴。因厚結武惠妃和武三思女,於開元二十三年(753年)任禮部尚書,旋封晉國公,其權勢頗盛,但政事甚壞。其待人表麵和善,而暗中卻加以陷害,被稱為口蜜腹劍之人。尤為罪孽深重的是,他為了爭寵固權,排斥異己,居然極力主張重用番族人為將,使安祿山等得掌重兵,他死後不久,便發生了安史之亂。
李林甫是平長肅王李叔良的曾孫。而李叔良又是唐朝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的堂弟。無疑,李林甫是沾了皇親的。李林甫的父親李恩海任楊府參軍。舅父薑皎為玄宗時秘書監,受封楚國公,並與執政的侍中源乾曜聯姻。顯然,李林甫是朝中有人的。起初,李林甫就是利用這些關係,投機鑽營而步入仕途的。
開元初,李林甫由千牛直長遷太子中允。李林甫嫌官職太低,但又不學無術、難以登科入仕,於是他便利用舅父的關係,巴結源乾曜之子源潔,請源潔向其父代求司門郎中。豈知源乾曜待李林甫“素薄之”,說:“郎官應得才望,哥奴豈郎中材也?”隻給他安排為諭德,繼而遷為國子司業。開元十四年(726年),在李林甫的不斷鑽營下,禦史中丞宇文融將其引薦為禦史中丞。後又鑽營為刑部、吏部侍郎。
李林甫任吏部侍郎不久,吏部署長名榜,遴選官員。善於鑽營的李林甫,把此視為官場交易的極好機會。唐玄宗之兄寧王李憲私下來見李林甫,拿出一個10人名單,請其優先選補為官。李林甫毫沒猶豫,滿口應允。不過,他也對寧王提出一條件:“願絀一人以示眾。”發榜之日,李林甫要從這10人中挑出一個,指出其托王爺講情之舉,公開宣布:“放集。”(留待冬選再議)這樣,李林甫不僅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寧王的要求,結交了皇兄,而且還弄了個公正的美名。真可謂既當了婊子,又立了牌坊。
李林甫不僅善於巴結權貴,還善於巴結權貴的夫人。當時,“武惠妃寵傾後宮”,其子壽王、盛王也因母受寵而被皇帝寵愛。皇太子李瑛則被冷落。李林甫經過一番思謀,便通過宦官對武惠妃說:“願護壽王為萬歲計。”謀廢太子,以圖另立,實屬冒殺身之禍的險舉。當然,李林甫清楚,巧妙地利用皇宮內潛在的太子之爭,不僅不會有險,而且反會有利。果然,武惠妃對他頗為感激,時常在皇帝麵前替他美言。朝中侍中裴光度夫人,乃是武三思之女,李林甫便對其暗中獻媚,以致使裴妻武氏“嚐私林甫”。待裴光度死,李林甫便迫不及待地欲繼相位。武氏更是鼎力相助,請深受皇帝寵幸的宦官高力士幫助達此目的。高力士本出自武三思家,對武氏所求自然非常效力。不過,此等大事,高力士也不敢與皇帝直言,隻好見機行事。而皇帝聽信了蕭言山的建議,決定任用韓休為相。李林甫雖未如願,但足見其野心勃勃,且又善於走權貴夫人的門路。古往今來,走權貴夫人的門路,往往比直接走權貴的門路還要奏效。李林甫深諳此道。
事未如願,李林甫並未心灰意冷,由於高力士是在任命韓休和詔書未下之時向武氏及李林甫傳出這個消息的,所以給善於鑽營的李林甫又提供了一個投機的機會。李林甫變自己欲求相,而改請韓休為相,以此討得了韓休的歡心。韓休任相後,便向玄宗薦舉李林甫,說其“有宰相才”。武惠妃又在宮中相助。終於,李林甫官拜黃門侍郎,後又科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位列朝中三宰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