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淫威暴肆,就連其子將軍監李岫都有些憂慮。一日陪其遊後園。李岫指著役夫對李林甫說:“大人久處釣軸,怨仇滿天下,一朝禍至,欲為此得乎!”其子都預感到李林甫將來不會有好結果,大禍臨頭時說不定還不及一個役夫呢。由此可以看出,李林甫的罪惡是多麼深重。李林甫聽了,當然不高興,說:“勢已如此,將若之何。”
李林甫心裏非常清楚,他結怨甚眾,每每擔心遭刺客暗算。所以,他一改先前宰相“騶從不過數人”的舊製,而是“出而百餘人為左右翼,金吾靜街,前驅在數百步外,公卿走避”。晚上在自己家裏睡覺,他的心裏也不踏實,弄得神出鬼沒,“居則重關複壁,以石瓷地,牆中置板,如防大敵。一夕屢徙床,雖家人莫知其處。”李林甫甚至連家人都防範,其內心虛弱到了極點。
確實,李林甫已危機四伏。首先是他的親信黨羽已在暗中活動,準備倒戈。戶部郎中吉溫是李林甫最得力的打手,吉溫見安祿山深受寵幸,便依服之,並與其約為兄弟。吉溫直言不諱地對安祿山說:“李右丞相雖以時事親三兄,不必肯以兄為相;溫雖蒙驅使,終不得超擢。兄若薦溫於上,溫即奏兄堪大任,共排林甫出之,為相必矣。”當初,李林甫以為容易製服而引以為相的陳希烈,也開始與李林甫為敵。楊國忠與李林甫更是針尖對麥芒。不久,楊國忠狀告李林甫與蕃將阿布思有異謀。陳希烈等從旁作證,玄宗“由是疏林甫”。李林甫“時已有疾,憂懣不知所為”。天寶十一載(752年)十一月,李林甫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翌年正月,李林甫尚未下葬,楊國忠和安祿山合謀,告李林甫與阿布思謀反。安祿山還讓阿布思所部的降將來朝作證,說李林甫與阿布思約為父子。玄宗信而不疑,“下吏按問”,李林甫的女婿諫議大夫楊齊宣怕受牽連,便按照楊國忠的意圖出了證言。二月,玄宗決定:“剝削林甫官爵;子孫有官者除名,流嶺南及黔中”,並“剖林甫棺,抉取含珠,及金紫,更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
惡貫滿盈的李林甫,終於落了個眾叛親離,死後亦難逃懲罰的下場。
安史之亂後,玄宗逃到四川避難時,給事中裴士淹很得寵。一次,談論起宰相,曆評十餘人,玄宗皆以為勝任。當談論到李林甫時,玄宗說:“是子妒賢嫉能,舉無比者。”裴士淹問:“陛下誠知之,何任之久耶?”玄宗默然無語。
裴士淹問得好!是呀,李林甫不學無術,隻會固寵市權,何以為相十九年,並且深受恩寵,備受重用呢?固然,李林甫善於權術,尤善口蜜腹劍,求官保位有方。但是,玄宗皇帝在天寶年間,“君王從此不早朝”,恐怕是姑息養奸的直接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