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內訌亡國,眾口唾棄(1 / 2)

南明弘光政權從開始建立就麵臨著清軍和農民軍的雙重軍事威脅。可以說弘光政權是坐在冰塊上,一旦冰塊融化,隨時有覆亡危險。

但馬士英置若罔聞,他極力迎合弘光帝,整日派人碌碌忙於釀製醇酒,遴選淑女,以引誘皇帝沉溺於酒色之中。至於一切軍國大事,一概對皇帝進行封鎖。

為了粉飾太平,穩定人心,馬士英常在部屬麵前誇口長江防線如何堅固無比,牢不可摧,讓他們放心地去喝酒、賭博、逛青樓。這種自欺欺人的做法無非是為了尋求心理上的安慰。馬士英當然有後顧之憂,清軍在關外虎視眈眈,這是誰都能看到的事實,但馬士英的解決辦法就是:向清軍屈膝求和。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六月,馬士英派應天(今南京)巡撫左懋弟為正使,馬紹愉、陳洪範為副使,攜帶他親筆擬寫的議和條文及大量的黃金白銀前往北京談判。他的議和條件是:(一)割讓山海關以外土地給清軍;(二)每年向清廷納銀10萬兩;(三)南北互市,以求和平往來。馬士英企圖以割地納貢的方式換取清朝的止戈息兵,以求苟延殘喘。

清軍表麵上接受了和談條件,暗中卻利用這個時機加緊進行軍事部署,伺機進攻。與馬士英相反,史可法很清醒地識破了清軍的陰謀,他積極主張抗戰,強調應趁清軍與大順軍鏖戰後哺息未定之機,主動出擊,收複北方故土。馬士英不但不予支持,還利用職權處處掣肘。其時駐紮在長江北岸的總兵高傑也在積極準備北伐。高傑是當時總兵實力最強、且又身經百戰、剛勇無比的猛將。他計劃先進取河南歸德、開封,然後向西直搗洛陽和潼關。為了得到充足軍需,他向朝廷遞了一份奏章,請求給予糧餉援助。但馬士英扣留了這份奏章,他害怕高傑和史可法合作,對他構成威脅。

南明北伐未果,清軍的鐵騎已開始大規模地向南踏進了。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冬,清軍冒著嚴寒,兵分兩路向南進攻,一路指向亳州,一路指向徐州。前線各地告急奏章雪片似的飛向南京。馬士英和談美夢破產了。在這嚴重時刻,馬士英仍然不相信清軍已發動進攻。他故作鎮靜,振振有辭地對群臣說:“清軍雖然駐紮在黃河邊上,但北方闖賊勢力還很強大,難道他們膽敢冒著腹背受敵的危險渡河攻打我們嗎?”接著他又給部屬打氣說:“當年,赤壁之戰時,孫權、劉備隻有3萬軍隊;淝水大戰,謝安、謝石軍隊更少,隻有8千,但他們都打敗了對方,一戰而平定江南。”說到這裏,他情緒更加高昂了:“況且,我們現在國力強盛。兵力數倍於孫劉、二謝。直抵幽燕,痛飲黃龍之時指日可待。”馬士英信口雌黃,盲目自信到了可笑的程度。

清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長江沿線,占領宿遷並包圍了邳州。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清軍又逼近了徐州。陳洪範急告馬士英,痛陳情況萬分緊急,清軍很快會攻入南京,請求立即調集南京衛戍部隊加強前線江防力量。馬士英不耐煩地打斷了陳洪範:“有四鎮將領在防守,有什麼可擔心的。”正在這時,一名探卒進來報告說:“敵軍編製了木筏,正順江而來。”馬士英一下跳起來,指著探卒鼻子破口大罵:“你這個奴才,竟敢謊報軍情。來人,拉下去鞭笞四十。”相反,楊文聰派人虛報戰功反而受到重賞。自此再也無人敢報警了,弄得馬士英兩眼一抹黑,全然不知敵我情況。

正在這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弘光朝內部卻爆發了一場嚴重的內訌。弘光元年三月,寧南侯左良玉在武昌以“清君側”為名,率領大軍順江而下,浩浩蕩蕩向南京進犯而來。

左良玉為什麼不早不晚,偏偏在這個時候發動兵變呢?這還得從左良玉本人說起。他從小入伍當兵,早年受東林黨人的提拔,由普通士兵晉升為將軍,後因鎮壓農民起義有功,被封為寧國侯,鎮守武昌,是一個握有重兵的實力派人物。這無疑對馬士英構成威脅,為其所不容。而且,許多反對馬士英的東林黨人多蔭庇於左良玉軍中,更為馬士英所忌恨。但他不敢與左良玉公開翻臉,暗裏卻經常克扣左軍糧餉軍需,並築板磯城暗防之。左良玉對此很是不滿,遂萌生反叛之心。恰在這時,朝內又發生了偽太子案。於是左良玉假為兵端,起兵發難,矛頭直指馬士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