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幸運結識巴羅教授(2 / 2)

這是牛頓與巴羅教授的初次相遇,這時的巴羅還是一名三一學院的學者,牛頓因為是初次見到學者,所以感到有種壓迫感,很拘束。

巴羅這個不同尋常的學者曾走遍了地中海和中東地區,曾在肉搏戰中打敗了一個“饒舌的土耳其人”,還曾勇敢地擊退了襲擊他們船隻的馬耳他海盜。

巴羅不僅是個訓練有素、氣質獨特的傳教士,還是一個對光學、解析幾何、物理機械都感興趣的科學家。特別是在數學方麵,巴羅是個優秀的數學家,是研究歐幾裏得幾何學的一流學者,以創立在曲線上做切線的方法而著名。

巴羅三十幾歲時成為三一學院的盧卡斯講座數學教授,他的到來,為三一學院帶來了新鮮的空氣。他不因循守舊,也不拘泥於古典傳統,鼓勵學生向多樣化發展,應該從亞裏士多德學說的束縛下解脫出來。

巴羅對於最新數學成就的理解無疑有助於三一學院的學生們加強對數學的理解,其中牛頓也是在聽了巴羅教授的講座後引發了對數學的興趣。

牛頓來到三一學院已有三年了,他的學習精神和知識水平漸漸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本傑明·普林也多次向巴羅推薦牛頓。巴羅想通過今天的談話,深入了解他的故交的親戚。

“隨便坐,別拘束。”巴羅說,“你對學習有什麼進一步的要求?”

“我想在研究數學的同時學習有關力和運動方麵的東西。”牛頓試探著說。

“那就困難了。數學倒是沒問題,但力和運動卻沒人講授,當然你可以自己研究。”巴羅在鼓勵他。

牛頓並不感到沒人指導是件可怕的事,因為小學也好,中學也好,大學也好,他所掌握的知識更多的是通過自學得來的。

“你對亞裏士多德、哥白尼、伽利略是如何認識的?”巴羅接著問道。

牛頓把近幾年來自己在求知的過程中樹立起來的哲學觀對巴羅一一道來,說話的時候,他自己感覺情緒有些激動。牛頓相信即便是名人的見解,也不一定都是真理,隻有事實才是最好的證據。

接著巴羅又給牛頓講起了古典學派。原來,古典學派是羅馬教廷所支持的一個思想學派,教廷為了維護自己的教權,大力推行和維護古典學派的權威。該學派的學者們認為,哲學上的真理都已被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所掌握,而神學上的真理都被《聖經》和奧古斯丁所掌握。所以,要想學到更多的真理,隻要去讀這些聖賢書就可以了。

巴羅教授又說道:“伽利略研究天體運行得出結論,地球不是靜止的,而是不斷運動的。因為這種結論違背了教廷的說法,便受到了教廷的審判。但是他的重視觀察和實驗驗證的研究方法,卻是比結論更加重要的。這一點是非常重要,你要牢記在心。”

牛頓被巴羅的話深深打動,他下定決心要學好各個學科。

巴羅看到牛頓與常人不同,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便喜歡上了這個求知上進的年輕人。

從此,牛頓和巴羅兩人開始了持續一生的交往經曆。牛頓從巴羅身上看到了一種目標,他認為自己就應該做像巴羅一樣的人。巴羅也為結識這位前途不可估量的年輕人而感到高興,他充分感受到了牛頓的才華,相信他一定能作出不可估量的成就。

在以後的幾十年中,巴羅成了牛頓的良師益友,在精神上給了牛頓巨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