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安全邊際理論的運用(1)(1 / 3)

經驗顯示,經營盈利能力最好的企業,經常是那些現在的經營方式與5年前甚至10年前幾乎完全相同的企業。當然管理層絕不能夠過於自滿。企業總是不斷有機會進一步改善服務、產品線、生產技術等方麵,這些機會自然要好好把握。但是,一家公司如果經常發生重大變化,就可能會因此經常遭受重大失誤。推而廣之,在一塊動蕩不安的經濟土地之上,是不太可能形成一座固若金湯的城堡似的經濟特許權,而這樣的經濟特許權正是企業持續取得超額利潤的關鍵因素。

1.保守評論,別被數字欺騙

查理和我承認,我們隻是對於估計一小部分股票的內在價值還有點自信,但這也隻限於一個價值區間,而絕非那些貌似精確實為謬誤的數字。

——沃倫·巴菲特

“我們永遠不可能精準地預測一家公司現金流入與流出的確切時間及精確數量,所以,我們試著進行保守的預測,同時集中於那些經營中意外事件不太可能會為股東帶來災難性恐慌的產業中。”

價值評估的最大困難和挑戰是內在價值取決於公司未來的長期現金流量,而未來的現金流量又取決於公司未來的業務情況,而未來是動態的、不確定的,預測時期越長,越難準確地進行預測。正如巴菲特所說:“價值評估,既是藝術,又是科學。”非常準確地預測是一種藝術,但滿意地進行預測以滿足投資決策的要求是一門科學。大致準確的價值評估並不影響內在價值在投資決策中的作用。

巴菲特向投資者建議說:“無論誰都可能告訴你,他們能夠評估企業的價值,你知道所有的股票價格都在價值線上下波動不停。那些自稱能夠估算價值的人對他們自己的能力有過於膨脹的想法,原因是估值並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的時間集中在某些行業上,你將會學到許多關於估值的方法。”

巴菲特認為,由於公司未來長期現金流量的數量和時間難以預測,隻能進行保守的預測,而且隻是在偶然情況下,少數公司的股價才會低於對其未來現金流量最保守的估計而計算出來的最保守的內在價值。巴菲特認為要想給出未來現金流量出現的時間和數量這兩個變量的具體數值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任務。想要使用這兩個變量的精確值事實上是非常愚蠢的,找出它們可能的區間範圍才是一個更好的辦法。一般情況下,對這兩個變量的估計往往不得在很大的區間範圍內,以至於根本得不出什麼有用的結論。但在某些偶然情況下,即使對未來樹林中可能出現的小鳥數量進行最保守的估計,也會發現價格相對於價值太低了。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無效樹叢理論。可以肯定的是,投資人要想得出一個證據充分的正確結論,需要對公司經營情況有大致的了解,並且需要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是,投資者既不需要具備什麼出眾的天才,也不需要具備超人的直覺。另一個極端,有很多時候,即使是最聰明的投資人都沒有辦法提出小鳥確實會出現的證據,即使是在最寬鬆的假設下仍是如此,這種不確定性在考察新成立企業或是快速變化的產業時經常發生。在這種情況下,任何資本的投入都屬於投機。

巴菲特說:“在伯克希爾公司我們從來沒有試圖要從無數個其價值未經證實的公司中挑出幾個幸運的勝利者,我們根本沒有聰明到這種程度,對此我們很有自知之明。相反,我們試著運用伊索寓言中提出的具有2600年悠久曆史的公式,尋找那些我們有合理的信心來確定有多少隻小鳥在樹林中以及它們何時會出現的公司(或許以後我的孫子可能會把這個公式改為一個敞篷車上的女孩勝過五個電話簿上的女孩)。顯然,我們永遠不可能精準地預測一家公司現金流入與流出的確切時間及精確數量,所以,我們試著進行保守的預測,同時集中於那些經營中意外事件不太可能會為股東帶來災難性恐慌的產業中。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常常犯錯,大家可能還記得我本人就曾經自稱是相當熟悉集郵、紡織、製鞋以及二流百貨公司等產業的家夥。”

伯克希爾公司的保險業務主管邁克爾·A·戈德堡曾這樣描述巴菲特追求確定性的方法:“他總是在權衡他所聽到的一切信息:它前後一致嗎?可靠嗎?有什麼錯誤嗎?他的大腦中有一個關於整個外部世界的模型。這個模型會把每一個新的信息與他已經處理過和了解過的信息進行比較,然後思考所有這一切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

有人問巴菲特如何評估一個企業的價值,巴菲特回答說:“我的工作是閱讀。”

巴菲特首次對保險公司GEICO產生投資興趣時,他是這樣做的:“我閱讀了許多資料。我在圖書館待到最晚時間才離開……我從BESTS(一家保險評級服務機構)閱讀了許多保險公司的資料,還閱讀了一些相關的書籍和公司年度報告。我一有機會就與保險業專家以及保險公司經理們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