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四年(1647年)四月,王夫之聽說永曆帝(南明第三任皇帝)因清軍的追攻而輾轉來到武岡,感到很興奮,就和好友夏汝弼商量,決定奔往辰、沅(今湖南辰溪、沅陵一帶),尋找督師堵胤錫,想通過堵的推薦,然後前往武岡,在永曆朝廷供職,為抗清事業出力。不料剛走到車駕山(在湘陰縣西南九十裏),因大雨連綿,風雷交加,道路泥濘,難以行走,就被迫停留下來。正當他們困頓不堪時,忽然遇到當地士人蕭常賡。
蕭和夏汝弼是舊相識,就邀他們到自己家裏去,“破壁相容”。由於孔有德率領清軍經長沙攻入湘潭,偵邏四出,人人自危,王夫之就和夏汝弼“披榛徑”,登上了“特立於群山之表”的白石峰,在那裏躲藏。八月十四日,王夫之的二哥王參之病亡。王朝聘於悲傷之際,寫信將此事告知王夫之,並叮囑:“汝若自愛,切不須歸,勿以我為念。”寄出這封信的第二天,王朝聘也病倒了。王夫之收到父親的信後,獲悉家中變故,心裏非常不安,就日夜奔波,回到了家裏。他的大哥王介之已“踉蹌先歸”。王朝聘見兩個兒子都冒險回來,很不高興,立刻叫人抬了他,和妻子譚氏及兩個兒子到南嶽潛聖峰居住,以免兒子遭受清統治者及其爪牙的迫害。
十一月十八日王朝聘逝世,年78歲。他病危時叮囑王夫之兄弟:他死後,要把他葬在這“幽迥遠人間”的山麓,勿載“遺形過城市,與腥臊相涉”。這幾句話,充分表現了王朝聘仇恨清統治者的思想,這對王夫之兄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王夫之自父親死後,就和母親譚氏及侄兒王敉(王參之長子)隱居於南嶽蓮花峰的“續夢庵”。他遵禮“守製”,一麵潛心研究《周易》,一麵注視著時局的發展,期待著出現有利的時機去參加抗清鬥爭。
順治五年(1648年)十月,湖廣總督何騰蛟趁著清江西提督金聲桓、副總兵王得仁和廣東提督李成棟先後叛清歸明、牽製了清統治者的很大兵力的機會而發動反攻,收複了湖南很多州縣。王夫之見抗清形勢好轉,也和夏汝弼、管嗣箕、管嗣裘及僧性翰密商,在南嶽方廣寺組織起義,成立了起義軍(夏汝弼因母病和母死後辦喪事,沒有在軍中)。但機事不密,起義軍正要進行戰鬥,卻被那充當清統治者鷹犬的湘潭人尹長民襲擊,致遭潰敗。性翰受重傷,王夫之脫逃。這次起義失敗,王夫之受到很大的刺激,他後來追憶此事,還說:“雖雲與仇戰者,敗亦非辱,而誌事不遂,亦何榮耶!”
王夫之在衡山起義失敗後,為了避免清統治者的緝捕,就帶著侄兒王敉奔往永曆帝的都城——肇慶。王夫之到肇慶後,堵胤錫(當時以武英殿大學士督師常德)奏薦他為翰林院庶吉士,但他因正在“守製”,同時看到永曆朝廷的一些官僚,苟且偷安,營私舞弊,感到很失望,就堅決地推辭了。
順治六年(1649年)春,王夫之了解到永曆朝廷的大臣,隻有以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少保督師於桂林的瞿式耜,力主抗清,銳意興複,他甚為欽佩,就離開肇慶,赴桂林暫居。這時,江西金聲桓、王得仁兵敗身亡,而從廣東率軍赴贛支援的李成棟也在信豐戰敗渡河時溺死,致使江西又被清軍占領。
與此同時,何騰蛟在湘潭被清軍襲擒殺害,南明各軍相繼潰退,致使湖南又遭淪陷。王夫之了解這種情況後,不僅憂心國事,而且對處於清軍踐踏下的家鄉和他的母親,非常掛念。因之,他便於初夏時和王敉離開桂林回家鄉去。他先到南嶽蓮花峰的“續夢庵”,清理殘書,然後攜帶自己近數年來所寫的詩稿《買薇集》,前往衡陽縣西長樂鄉石仙嶺。
這時他的母親譚氏居住在嶺下很荒僻的“耐園”,由其長子王介之贍養。不料到達那裏時,“土人弄兵”,欲殺害王夫之,雖然王夫之逃匿脫險,但家中財物卻被搶劫一空,連詩稿《買薇集》也被搶去了。譚氏擔心王夫之的安全,命他立刻離境。他隻得又和王敉前往肇慶。不久,到了桂林,寓居於曾和他“相雅善”的張同敞的“小東皋”裏。張同敞是瞿式耜的好友,由於他的宣揚,因而瞿式耜便推薦王夫之和汪郊等一起參加“閣試”,以便永曆朝廷正式授予官職。王夫之聞訊後,上疏請準“終製”。他在桂林,結識了富有愛國思想、精研自然科學的有名學者方以智。當時方隱居於平樂之平西村,王夫之與之“常相聞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