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紀曉嵐出生於河間府獻縣崔爾莊。關於他的出生,長久以來就流傳著種種神奇的傳說。據朱為之寫的墓誌銘說,在他出生的前夕,“水中夜夜有光怪”,並有一道火光閃入其出生地對雲樓,後他遂被人們認為是“靈物化身”。於是“昀”就被作為了他的名字。“昀”即日光的意思,曉嵐是他的字。
紀曉嵐兩三歲時,每天睡覺很少,常常白天玩上一整天,晚上還要玩到深夜,乳娘李媽困得眼皮都睜不開了,紀曉嵐卻玩得興趣勃勃。四五歲時,婢女晚上帶他到屋外去玩,他東鑽西跑,同白天一樣快。於是,人們發現這孩子實在有些與常人不同:在漆黑的夜裏,他的兩眼炯炯發光,不用點燃燈火,就能看到黑暗中的物件。這實在令人驚歎不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這種特異功能卻慢慢地消斂了。
這奇異的出生顯然是後人編造的傳說,但是,紀昀自幼就具有一種特異功能倒是事實。他本人69歲時在《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中自述:“餘四五歲時,夜中能見物,與晝無異。七八歲後漸昏閽,十歲後遂全無睹。或半夜睡醒,偶然能見,片刻則如故。十六七歲以至今,則一兩年或一見,如電光石火,彈指即過。蓋嗜欲日增,則神明日減耳。”垂老之言,大概不會虛妄吧。
幼年的紀曉嵐,很喜歡聽大人講故事,整天纏著大人們講個沒完。故事講得最多的,是他的爺爺紀天申。在老太爺的五個孫子中,小紀昀口齒伶俐,乖巧異常。老太爺常把他摟在膝前,講述古往今來的傳奇故事、神話傳說。小紀昀聽得津津有味,迷戀不已。後來,老太爺一句一句地教他背誦律詩絕句,往往剛教三四遍,他就能一字不錯地背誦下來。老太爺驚喜異常,便盤算著,要給孫子請一個有名望的先生,早些給他開蒙。
這年夏天,紀曉嵐剛滿五歲。紀天申為孫子請來了一位啟蒙老師。這位先生名叫及孺愛,河間府交河縣人,與紀家是姻親,按輩分來排,當稱他的學生紀曉嵐為表叔。及孺愛在弱冠之年就考中了秀才,但直到四十,卻屢試不第,也就打消了科舉進仕的念頭。他是一位學識淵博的人,談古論今,滔滔不絕。原在家賦閑,連續接到紀天申的幾封家書以後,不好推辭,便來到紀府。及先生首先教紀曉嵐學《三字經》。開始幾天,每天教20餘字,原以為這樣就學得不少了,不曾想這孩子過目不忘,念幾遍就背熟了。於是,以後便每天多教幾句,不到一個月,就把一本《三字經》背熟了。接著,及先生又教他《千字文》,剛滿一個月,小紀昀已經是倒背如流。及孺愛欣喜異常,為遇到這樣一個學生而十分自豪。
紀曉嵐8歲的時候,已經讀完《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部書。接下來便是讀《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著作。他的學業成績總是在書館同學中遙遙領先。放學回家,他常常鑽到紀天申的書房裏,一本一本地瀏覽爺爺的藏書,經史子集、百家雜說,無所不讀。有時將記有同一件事的幾本書,一起找出來,對照比較,辨別異同,考其優劣。有時連地契文書、官家文告、鄉間應酬等文稿,也都讀得津津有味。各類書籍都認真誦讀,使他養成了博聞強記的習慣。一些難以理解的語句,常記下來到書館請教先生。一些篇幅較長的文章,他也能記住層次,述其大概,精警句段,熟記於心。漸漸地,家中的藏書,已不能填飽他的胃口。於是,他的注意力,便轉向了書鋪。
景城離崔爾莊三裏,北依子牙河,是一個水陸碼頭,商業發達,文化繁榮。這裏文風極盛,人們在勞作之餘,崇尚詩詞唱和。鋪店館肆門口,都掛著對聯招牌,聯語精辟,對仗工穩。紀曉嵐常隨家人到景城遊逛,便將各家門口聯語,一一記住,回來後便和家人及同學們談論,娓娓道來,如數家珍。景城東頭,有一書鋪,是紀曉嵐最愛光顧的地方。書鋪主人是一位老儒,世居景城,人稱“馮先生”。馮先生學識淵博,精通書史,廣搜善本、秘籍,於是馮氏書鋪飲譽一方。隔三差五,紀曉嵐就要跑到這裏來,瀏覽所喜愛的書籍。看完一卷,再換一卷,有時一卷尚未讀完,看看天色不早,就記下頁碼,下次再來續讀。馮先生起初沒有在意這位小娃娃。時間長了,漸漸發現這位俊秀的學童有很濃的讀書興趣,隻是他來了看一陣就走,卻很少買書。一卷書拿到他手裏,一頁不落地翻閱,讀完了扭頭便走。端詳他的穿著打扮,又不像貧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