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群山》一書出版首發式,文學評論界、黨史學界的專家和幾十位德高望重的西北老革命到會祝賀,引起較大反響。《人民曰報》、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全國各大媒體都作了報道。文學界不斷有人寫文章評介。先後有近百篇較有分量的評論文章見諸全國各大報刊。此後,中國作家協會、中國傳記文學學會和陝西省作家協會又在馬老的故鄉陝北榆林聯合召開了專題研討會。全國著名評論家五十多人參會。劉白羽、賀敬之、李若冰、王巨才、閻鋼等著名作家、評論家都寫了文章或賀信。何西來、陳忠實、王維玲、周明、白燁、劉潤為等都有長篇發言。後中國傳記文學學會選編有關《群山》的六十餘篇評論,以《群山的回響》為題結集出版。此後,《群山》榮獲第二屆中國優秀傳記文學作品獎,並被改編成二十集電視連續劇,成為公認的描寫西北革命曆史的優秀文學作品。
在《群山》出版後的十多年間,我不斷收到各地讀者的來信或來電,讚揚此書並要求購買書。其中,有一些老革命,他們的態度令人感動。年逾八旬的原中共陝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何承華讀後在來信中寫道:“我用了一個多月時間,仔細地閱讀了《群山》,被書中反映的曆史和人物深深感動,被馬老的革命生涯深深地吸引。這是一部難得的黨的革命鬥爭曆史教科書。”原中共延安市委書記張史傑在信中說我用了二十多天時間,又一次認真閱讀了《群山》。此後一連好多天,沉浸在深深感動之中不能自拔。”原石油工業部副部長、大慶市的老領導陳烈民已是中風偏癱十多年的八旬老人。他當時並不認識作者,聽說了這本書,專門請人找到一本,認真讀過。前不久,我去看望老人,他激動地拉著我的手一再說:“《群山》寫得好,寫得太好了。我又叫人通讀了一遍。”本來這些好評,是不應該由我記錄下來的,但想到已經過世的馬老,想到那麼多長眠地下的西北老革命,我便不能隻是認為這是個人榮辱問題了。書是我執筆寫的,曆史是老一輩革命家用生命和熱血創造的。曆史的回聲,應該如實地傳達交付給曆史和後人呀。方才提到的三位老人,其中有兩位,何老與張老已經相繼作古。陳烈民仍然剛正不阿、信心十足地頑強行走在生活的旅途上。在《群山》即將再版之際,簡要地寫下上述一段文字,也是對逝者的追思和悼念,對生者的感激和崇敬。
在當今這樣的情況下,一本很難暢銷的書,卻能夠不斷引起社會的關注和反響,實屬不易。近來,我所工作的大慶市開展“書香大慶”百萬市民讀書活動又把《群山》列為推薦書目之首,更多的人打電話要書,出版社決定再版,令人十分快慰。我認為這也是對中國革命、對我們黨的光輝曆史、對已故的馬老以及書中所涉及的一百多位西北老革命的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