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東當時的情況是慶陽、合水、鎮原、環縣、曲子等縣都被敵人占據著,唯獨華池縣沒有敵人,土改工作暫時隻能在華池縣開展。馬文瑞來到華池縣,同地委書記李合邦和行署專員李丕福時常下去檢查指導工作。李合邦是陝北綏德人,馬文瑞擔任共青團綏德縣委書記時,李合邦是棗林坪高小的團支部書記。在馬文瑞的印象中,這個沉默寡言的高小畢業生,文章寫得蠻漂亮。抗戰早期,馬文瑞擔任中共陝北省西地區黨委書記,李合邦擔任地委常委、組織部長。以後他還擔任過綏德地委副書記。這次一起工作,朝夕相處,馬文瑞感到李合邦擔任地委書記後,較前更穩當,政策水平也有新的提高,是一位較成熟的領導幹部。特別是在處理領導之間的團結問題上,表現了較高的風格。馬文瑞看幹部,既注意大節,也不忽視小節,有時一些細小的事情,同樣可以看出一個幹部的本質。很難想象一個毛手毛腳、信口開河的人,會有深刻的思想;一個生活作風不夠檢點的人,政治立場上能夠堅定;一個在物質利益上表現出貪婪自私的人,會有崇高的精神境界;一個背後好言人過的人,能與同誌和睦相處、團結共事。總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是內在思維和情感的表現,總要折射出思想本質來。因此,他認為,考査一個幹部,大節固然重要,小節亦不可忽略。

華池縣是陝甘邊老蘇區,原先分配過土地,這次土改中沒有多大問題,工作開展比較順利。為了防範敵人,一連許多天,馬文瑞和李合邦一起住在悅樂區一個村外的崖窯上,白天下來到各區工作。一天早晨,他們剛從崖窯裏下來,遠遠看見一個穿破軍衣拄棍行路的人有些麵熟,走近了才看清是西北野戰軍六軍政委徐立清,便吃驚地問:“老徐,你怎麼到這裏來了?”徐立清說:“唉,由於我軍另一支部隊阻擊戰沒有打好,敵人把我們打散了,才迷路走到這裏。”徐立清簡要講明情況,心急如焚,連飯也不吃,就追趕部隊去了。大家為此心情都很沉重。

隴東工作了一些日子,馬文瑞正準備啟程去關中地區,突然接到西北局電報,說延安收複後,西北局己回到延安。當時關中地區僅新正、新寧、淳耀、赤水四縣,大部分是老蘇區,土改任務不大。馬文瑞覺得不必再去那裏,即致電習仲勳,習仲勳同意馬文瑞不去關屮,速回延安。於是馬文瑞結束了一個多月的土改檢査指導工作,懷著興奮和喜悅的心情啟程返回延安。

四五月間,又是延安春暖花開的時節。滿山遍野,經受了嚴冬苦寒肆虐的山桃樹、山杏樹,又開始綻放著燦白粉紅的花朵,預示著一個美好歲時的到來。陽光依舊是那麼溫暖,春風依舊是那麼輕柔。一年多了,殘酷的戰爭帶給這片土地的創傷,仿佛那岩崖澗隙裏的冰瀑,己在暖陽柔風裏化作春水悄然消失了。川野裏,有農民在扶犁播種。悠揚的信天遊又開始回蕩在平靜的山中。此刻,馬文瑞牽馬行走在山間小路上,呼吸著透著花香的清新空氣,感到眼前的一切都格外美妙、格外親切。想著一年多之前,策馬由東川離開延安,如今繞了一大圈,又由南川欣然歸來,經曆了千辛萬苦,終於在炮火連天中,走完這一大圈,這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的旅行,又有新的重要使命在前麵等待著他。他突然想到了那熟悉而親切的延河與寶塔山。撤離延安之前,敵人五十架飛機,輪番對安城轟炸八個小時,等到硝煙散去,城中房屋幾近全毀,然而寶塔山巋然屹立,延河依舊奔流!“英雄的延安城,今天終於又回到了人民的懷抱!”這句深切的感歎,自從得知延安光複的消息後,不知在他胸中重複了多少遍。此刻,他又情不自禁地想起毛澤東在撤離延安之前講過的那一段至理名言:“敵人要來了,我們準備給他們打掃房子。我軍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敵人進延安是握著拳頭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頭伸開,這樣就便於我們一個一個地切掉它。要告訴同誌們,少則一年,多則二年,我們就要回來,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國。”這段話在當時,不少人聽了並不敢完全相信,以為是政治家的豪言壯語,以為是在危難時刻鼓舞士氣的宜傳。事實證明,那實在是神機妙算!果然不出所料,剛過了一年時間,延安就回到了人民的懷抱。鐵的事實,雄辯地證明了黨中央、毛澤東預見的英明。前麵不遠處,正是當初撤離延安時,那個鬧情緒的新戰士用刺刀砍過的那棵老柳樹。眼下柳枝已經吐穗揚花,見有人走來,兩隻花喜鵲在枝頭歡天喜地地鳴叫起來,像攔路報喜一樣令人心花怒放。老柳樹是曆史的見證。看來當初對毛澤東的話最能心領神會的人要數彭德懷了。而更重要的是他和西北局的同誌們率領西北野戰軍和陝甘寧邊區的人民努力把毛澤東的預見付諸實踐。“他們到了延安,就要把指頭伸開,這樣就便於我們一個一個地切掉它。”實在是斬釘截鐵、胸有成竹。敵人占了延安,國統區的報紙電台大肆吹噓,不可一世。蔣介石如獲至寶,親自飛抵延安犒賞三軍。然而事實是,從敵人侵占延安的那一天起,西北野戰軍就開始了“切指頭”的戰爭。從戰爭一開始,彭總親手牽著胡宗南的牛鼻子在陝北高原遊行,一有機會,就砍掉敵人一個手指。僅1948年3月1日宜川西南王家灣、任家灣附近一次戰役就消滅敵29軍軍部及所轄四個旅計兩萬三千餘人,擊斃軍長劉戡,砍掉了敵人僅剩的一隻大拇指。這致命的一擊,使延安城守敵魂不附體,不久便放棄延安倉皇南逃。可見,蔣介石和胡宗南這一大一小兩個醜角,是完全依照毛澤東為他們設計的戲劇情節表演著,直到輸得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