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收複了,但解放戰爭並沒有結束,偉大的中國革命仍在繼續,更緊要更繁重的任務等待著人們。

馬文瑞一回到延安,便立即投入了緊張的工作。

當時是,西北野戰軍發起春季攻勢,於2月20日起,3月19日結束,先後攻占了大荔、蒲城、耀縣、富平、淳化等縣城及廣大地區,殲滅胡宗南集團七千人。部隊繼續西進,已打到關中西府,鹹陽、寶雞各縣迅速解放,急需大批幹部接管地方工作。馬文瑞回到延安的當大,習仲勳就焦急地拿著一份電報找他商談。“文瑞,你回來得正好,眼下這個問題得馬上解決!”馬文瑞接過電報一看,原來是彭總發給中央和西北局的,其中批評說:“要幹部遲遲不派,好容易派來了,卻是個犯錯誤的人,不合適,望火速另派!”從電文口氣看,彭老總發脾氣了。馬文瑞看完電報,正尋思著,習仲勳說:“這是指高峰同誌,我也給中央和彭總發了電報,說高峰同誌犯錯誤已過一段時間了,這個人有工作能力,可以去工作。”馬文瑞聽得,知道事情僵持下來了。彭老總己經講明了不要,這是很難改變的。再說,彭老總也是有道理的。高峰原先是三邊地委書記,敵人進攻定邊時,他指揮不當打了敗仗而被撤職,才過幾個月就派往新區擔任地委書記,也的確不大合適。馬文瑞想,眼下關鍵是立即加強千部的選調培訓工作,從根本上解決新區急需幹部的問題,便說:“解決這個矛盾,得從調集培訓大批幹部入手。從沙家店戰役後反攻開始,這個問題就出現了。眼下不光是關中地區,西北五省不久都要解放。陝甘寧邊區僅二十幾個縣,一百幾十萬人口,要選調那麼多幹部去接管新區,任務會越來越艱巨。但這又是刻不容緩、必須按時完成的工作。這當然主要還是組織部門和西北局黨校的事情,我會全力以赴地做好的。”習仲勳聽得,焦慮的臉上顯出了寬慰的笑容。

過了幾天,西北局常委、組織部部長兼西北局黨校校長的馬文瑞,幹脆卷起鋪蓋把組織部搬到西北局黨校辦公,親自坐鎮,主持為新區調集、培訓和配備幹部的工作。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勝利結束後,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已被消滅。但在全國範圍內,尚有一百多萬敵人負隅頑抗。前方將士還在浴血奮戰,後方的人們仍然夜以繼日地拚命工作著。西北戰場也同全國各戰場一樣,不斷傳來勝利的捷報:三原地區解放,大荔地區解放,渭南地區解放,西安解放,鹹陽解放,寶雞解放……西北野戰軍乘勝西進,摧枯拉朽,勢不可擋。截至1948年11月間,西北戰場作戰二十個月,累計殲敵二十萬人。至此,蔣介石在西北投入的“重點進攻”的血本,輸得所剩無幾。光明驅散黑暗,人民贏得戰爭,己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曆史趨勢。這個鼓舞人心的曆史結局,是在漫長的二十多年革命鬥爭中,千百萬共產黨員和革命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孕育出的。如今,這一結局即將實現的最緊要、最關鍵的時刻終於來到了。在這舊中國滅亡、新中國誕生的劇變時期,一切工作都得緊鑼密鼓地開展,一切事業都得飛速跟進,一切新的矛盾都要及時解決,一切始料不及的困難都得千方百計克服……於是,收複之後的延安一一西北戰場的後方指揮中心,陷入了千頭萬緒的緊張繁忙。為前線籌集糧食給養;組織擔架隊和支前運輸隊;開展整黨運動;進一步落實土地改革政策;召開各縣黨代表大會;清查打擊反革命分子;動員指導農業生產;開展擁軍優屬活動;調整縣級行政機構……一切方麵,都得盡快適應奪取政權之後的實際需要。而在這一切工作中,最緊要的一項,就是為廣大的新解放區抽調培訓大批強有力的領導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