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好幾個晝夜,馬文瑞忘我地工作著。任務雖然緊迫,選拔任用幹部可不能粗心大意。馬文瑞說:“這些幹部是到新區掌握政權的。他們在那裏便是共產黨的化身。人民群眾是通過他們的言行舉止來認識我們共產黨的。另外,新區情況複雜,要求幹部有較強的創造意識和應變能力。因此,必須選拔最優秀、最可靠的同誌,並且以較短的時間搞好培訓,使他們進一步提高政策、理論水平,了解新區工作的特點,以適應新區工作。”對於擬將派往新區的每一個幹部,他都要親自審查圈定。西北黨校一批接一批地輪訓幹部,每一期學員入校和結業,他都要親自授課講話。地區級、省級主要負責幹部,他都要親自談話。西北地區每一個縣、每一個地(市)和省(區八都是事先配備好領導班子,使之一經派去立即便能投入工作。他們提出的口號是:新區需要多少幹部,我們就培訓、配備多少幹部。在短短幾個月內,西北五省區幹部問題順利解決了。彭德懷對此十分滿意。這一時期,西北局組織部、西北黨校培秦配備的各級領導幹部,約一萬多人。這是一個很不小的數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曆史功績。這些幹部,絕大多數來自陝甘寧邊區(也有少量來自晉綏和晉冀魯豫)。

這是陝甘寧邊區對中國革命的又一重大曆史貢獻,是西北革命為新中國的誕生獻上的一份最寶貴的厚禮!有一段時間,賀龍、習仲勳、馬明方等都先後去晉綏了,西北局的工作由馬文瑞代理。這天,他同一位即將派往新區的省委負責人談完話,又就和平解放榆林的和談協議修改意見給賀龍、習仲勳和馬明方同誌草擬一份長達千餘字的電文。電報簽發後,已是深夜。夏宵苦短,明日還有千頭萬緒的工作等待著處理。但他卻照例用冷水衝了頭,精神飽滿地坐在辦公桌前,接著昨天晚上的頁碼開始讀《列寧斯大林論社會主義建設》這本書。他讀得很認真,不時地在筆記本上摘錄一些精彩或重要的句段。他全神貫注地讀著,很快便沉浸在書本的意境之中了。他的辦公桌右側,整整齊齊地碼著一摞書:《社會發展史》、《共產黨宣言》、《政治經濟學》、《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國家與革命》、《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論列寧主義基礎》、《聯共黨史》、《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列寧斯大林論中國》、《思想方法論》等。這些書,大多數他過去己反複讀過了,也有些是剛找到。這是毛澤東主席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十二本幹部必讀的書。另外,他還為自己增加了《新民主主義論》、《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問題》等毛澤東的著作。還有一本油印的小冊子:《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封麵沒署明作者姓名。這本邊區土造馬藺紙油印的非止式出版物,是當初在“抗大”聽毛澤東講授哲學課時用過的教材。這本小冊子雖然隻有三章,六萬餘字,卻是囊括了物質論、運動論、時空論、意識論、反映論、真理論、實踐論以及矛盾統一法則、質量互變法則、否定之否定法則。這本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卻又博大精深的書,多年來他是視為經典一直珍藏在身邊,讀了不知多少遍。撤離延安的時候,許多珍蔵多年的書籍,連同毛澤東主席親自書寫的那幅“密切聯係群眾”的獎狀都留在後方了,唯有這本書和另外幾冊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一直帶在身邊。作為共產主義者,他認為這是自己的精神食糧,是時刻要努力汲取的政治營養,是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理論武器。因此,無論鬥爭環境多麼惡劣,工作任務多麼繁重,他都在堅持不懈地讀書,都在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眼下來看,這更是未來鬥爭的需要,是新中國建設的要求。他預感到,隨著革命的發展,那全新的、更為神聖的曆史使命正在前進的道路上等待著每一個革命者去勇敢承擔。他深知,未來的事業是空前壯麗而偉大的,革命的征途也較之過去更加漫長而艱辛,因此對革命者本身素質的要求也就更高。他暗暗提醒自己,必須更加努力地讀書學習,更加清醒自覺地投入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