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尾聲(1 / 1)

1949年5月23日清晨,一輛吉普車緩慢地駛出延安城,穿過七裏鋪一直徐徐向南而去。車過柳林村即將轉彎時,坐在前排位子上的馬文瑞,莊重地回過頭來,深情地望著漸漸變得有些模糊的寶塔山,心中不禁湧起一陣依依惜別的感情。“再見了延安!再見了延河、寶塔山!再見了親愛的同誌們!”車子轉過山彎,延安城望不見了,他慢慢回過頭,心中動情地呼喚著。不知為什麼,此次離開延安,甚至還沒有去年隆隆炮聲中撤離時那麼坦然。總覺得要離開好久,走得很遠很遠,總想著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回延安!延安啊,這從前不為人知的荒僻之地,由於出色地承受了一個民族複興的偉大重托,圓滿地完成了一個政黨創造新紀元的曆史使命,便使得她對於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對於每一個共產黨人和革命戰士該是多麼神聖,多麼重要啊!猶如母親和太陽,永遠令人感到親切溫暖;猶如空氣和水,時刻叫你都不能忘懷!幾個月內,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的西北野戰軍乘勝前進,西北戰場不斷擴大戰果:甘肅解放、青海解放、寧夏解放、進軍新疆中共中央由西柏坡進駐北平,並決定西北局進駐西安,統一領導全西北黨政軍各項工作,迎接新中國的誕生。一切都來得這樣迅猛,一切都發生得如此快捷,令人應接不暇,振奮不已。兩天之前即1949年5月21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命令屮國人民解放軍“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幹淨、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這是總攻的號角!是光明戰勝黑暗的最後的宣言!隆隆炮火聲中,新中國即將誕生!曙光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雲蒸霞蔚,萬眾矚目。一切準備工作都在刻不容緩地緊張進行著。西北局要離開延安,決宙成立中共陝北區黨委和陝北行署。李合邦擔任黨委書記,曹力如擔任行署主任,吳岱峰擔任軍區司令。習仲勳帶領接管西安的一批幹部先行。馬明方當時在山西晉南工委任工委書記,奉命由晉南直接去西安。馬文瑞把陝北方麵的工作安排就緒之後這才啟程。

“再見了延安!再見了延河、寶塔山!再見了親愛的同誌們,我會回來的,一定會回來的!”牽掛著己經遠去的延安,他心中反複地念叨著。

別了陝北,這片播種下他的理想和希望,滲入了他的心血和汗水,留下了他的奮鬥足跡,也記錄著他的青春年華裏的鬥爭業績,埋葬著他的親人以及許多親密戰友和同誌的英雄的土地!一路往事曆曆,心潮起伏不已。唯獨沒有想到,等他重返延安的時候,已是漫漫三卜年之後……

1949年至1979年,春去秋來,整整三十年過去了。經曆了無數風霜雨雪、艱難險阻之後,當年英姿勃發的馬文瑞,己是兩鬢發疏,年近古稀。當他沿著當年告別延安時的同一條道路驅車北進,眼望著窗外親切而又陌生的一切,那感情與心境,卻是無論如何難以平靜。三十年間,為了建設新中國,他這位老書記、老部長、老校長的足跡走遍了祖國大地;三十年間,為了扞衛真理、追求真理,他這位老黨員、老戰士、老革命在沒有炮火硝煙的戰場上奮勇前進;三十年間,為了實現崇高的理想,當年前赴後繼的老延安,無論前進的道路有多少艱難坎坷,總是信念堅定、奮進不息!三十年之後,中國革命的曆史又艱難地翻過了一頁,新的曆史使命再次曆史地落到了這位百折不撓的老共產黨人的肩頭。“萬裏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這一非常時刻,馬文瑞首先想到了陝北,想到了三十年來夢牽魂繞的延河、寶塔山,想到了延安老區的同誌們和父老鄉親。他是回來“朝聖拜祖”的。他老當益壯、風塵仆仆地回來了。他要重溫那種刻骨銘心的感情;他要尋找那種開始漸漸被一些人淡忘了的精神;他要站立在這片久違了的英雄的土地上汲取繼續艱苦奮鬥的力量;他要拜謁戰友的英靈,同過去對話,探求新時期振興中華的道路。總之,他要再次從延安起步,精神振奮地投入中國革命更加偉大的新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