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四通八達的地上交通的發展(一)(2 / 3)

古代的公路,最有名的是羅馬帝國的道路。這條公路以羅馬為中心,向四周修建了29條道路,形成放射形。道路被劃分為國道、地方道、鄉村道三種。進入馬車時代以後,由於土砂路麵常常被車輪壓壞,致使車輛行駛不暢,造成交通不便,於是,人們就把沙、卵石、碎石鋪在路麵上,增加路麵的硬度,就這樣,人工鋪砌的碎石路出現了。

18世紀初,世界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爆發,需要開拓新的市場。英格蘭人約翰·馬卡丹設計了一種新的築路方法:用碎石鋪路,路中偏高,兩邊開挖排水溝。這是道路史上的一大發明,很快傳遍全世界,世界各地都采用這種方法修路。為紀念約翰·馬卡丹,人們便把用這種築路方法修成的道路稱為“馬路”。

進入19世紀以後,歐美一些國家開始進行大型碎石公路的建設。1839年至1872年,美國還修築了木塊路麵和磚塊路麵。後來,人類發明了汽車。由於汽車比馬車重得多,行駛速度也快得多,碎石路麵及木塊、磚塊路麵均承受不了汽車的壓力。為適應汽車行駛的需要,出現了在碎石上攤瀝青的路麵,這種路麵可以承受汽車運行的壓力,不致使路麵容易壓壞。

20世紀後,由於水泥的發明,世界各地開始大規模修建水泥公路。用砂、卵石和水泥一起攪拌,再配上鋼筋,用這種方法修築的水泥公路非常堅固耐用。在20世紀20年代初,人們為減少遠距離輸送時間和緩解車輛劇增對交通的壓力而開始修建高速公路。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德國柏林阿維尼斯高速公路於1921年開通。

20世紀下半葉,我國城市中的公路基本上都是水泥公路。但水泥公路使用時間長了也容易破碎。於是,近些年,許多城市開始將水泥路麵改造成優質瀝青鋪設的路麵。

油桶灑出來的路——瀝青路

瀝青,又叫柏油,在自然界中有以礦物形式存在的。但人們使用的瀝青,以往是從鬆油和焦油中提煉出來的,現在生產的瀝清,95%是原油提煉後的殘餘物。最常見的提煉方法是采用分餾原油獲得。當人們將瀝青加熱到230℃,它就會變得黏稠,冷卻後則變為堅硬的固體。

瀝青可以發揮與灰泥一樣的作用,它往往與燒過的磚、植物纖維混合使用,使黏合的強度大大增加。

在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人們通常在地表沉積物中收集以礦物形成存在的瀝青。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亞洲西端的巴勒斯坦人,曾經使用瀝青做牆。在耶利哥城的發掘中,人們發現了一垛大約是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2100年之間用瀝青黏合的磚牆。公元前2500年,印度人在建築房屋時常用瀝青來堵縫。在印度摩亨佐·達羅的一處宗教聖地裏,供信徒沐浴的水池四周的磚牆縫隙,填封時所選用的材料就是瀝青。瀝青也用來絕緣,還有人用它來做防潮層。幼發拉底河上有一座古橋,其橋墩的浸水部分表麵就塗了一層瀝青,以防止各種物質腐蝕橋墩。

用瀝青來鋪路,傳說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1849年的一天,瑞士有一位名叫梅利安的礦工開著裝滿瀝青的貨車去工地。貨車行駛在凸凹不平的公路上,左右顛簸,把很多瀝青灑在了路麵上。梅利安發現這情況後,忙下車查看,發現黑糊糊的瀝青流了一地。他用腳踩了踩地上的瀝青,發現路麵上有瀝青的地方竟然變得很平滑,而且踩上去感覺很舒服。

“嗯,瀝青鋪到路上並被軋平之後,覆蓋在路麵上凸凹不平的地方,路麵就會變得既平坦又光滑。如果利用瀝青鋪路,路就不會顛簸了。”梅利安心裏產生了這個想法。

梅利安回去以後,把這一想法告訴了周圍的人,並向政府部門提出了用瀝青鋪公路的建議。當時,人們很難接受梅利安這一異想天開的想法,但也覺得他的這一想法合乎邏輯。因此,不久之後,一些車道被鋪上了瀝青。人們感覺到,開著車奔馳在鋪了瀝青的路上果然不再顛簸了,車也不那麼容易壞了。於是,其他地方的交通部門紛紛采用了這種做法,就這樣,瀝青路出現了。

汽車高速行駛的通道——高速公路

一般的公路路麵較窄,兩邊敞開,行人、牲畜經常穿過,導致汽車行駛緩慢。隨著交通發展的需要,縮短汽車運行的時間,需要為汽車高速行駛提供專用公路,高速公路便應運而生了。

德國是最早修建高速公路的國家。1932年,德國就自行設計,修建了一條雙向四車道、全立體全交叉的汽車專用公路,起點是科隆,終點是波恩。這是遠程公路中技術標準最難的一類,路上車流可以連續高速行駛。這條公路的修建,開創了全球高速公路發展的先河。

和普通公路相比較,高速公路是全封閉式的,車道兩邊設有緊急停車道,中間設置有分隔帶,中央分隔帶上設置連續的安全護欄和防眩目柵,公路路標線和標誌牌全都統一醒目。沿線還設有呼救電話、報警電話、交通量自動記錄、電視監視以及調節設備。沿線每隔一定距離還設有完善的服務設施,比如加油站、餐廳、公共廁所、商店、加水洗車處、維修站、停車場等。

德國高速公路的總裏程,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就達到了3440公裏。一張以柏林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高速公路網絡基本形成。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以後,為了重振雄風,又對現有的高速公路進行大規模的整修擴建。水泥混凝土路麵占27%,瀝青路麵占73%。瀝青路麵粗糙度好,表麵平整,車輛在其上通行時,更加安全迅速,設計時速為100—120公裏。

現在,德國高速公路網遍布全國,另有19條路線與歐洲其他國家相連。德國高速公路模式極其優秀,稱得上是世界各國高速公路建設的榜樣。

美國的第一條高速公路是1937年在加州修建的。到現在為止,由高速公路組成的美國“州際和國防公路網”,使各主要城市和工業中心得以溝通,另有高速公路與加拿大、墨西哥相連。

中國於1984年開始修建沈陽與大連的沈大高速公路,這是國內第一條高速公路。但中國最早通車的高速公路則是從上海至嘉定的滬嘉線。現在,中國每年新增的高速公路都在1000公裏以上,而且中央政府還有一個龐大的計劃,要在15年內,修建一條五縱七橫的高速公路大動脈。

天塹變通途——橋

橋,是人們跨過河流、溝穀的通道。大家都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吧。織女私下凡間,遇到了牛郎,倆人相親相愛,生下了一對兒女,玉皇大帝知道後,派人把織女抓到了天宮。織女思念牛郎和一雙兒女,牛郎和兒女也想念織女,但隔著天河,無法相見。每年的古曆七月初七,善良的喜鵲在天河上為他們架起了一座“鵲橋”,讓他們相會一次。這是神話故事中人們理想中的橋。

在現實生活中,那些供人跨越小溪而擱置在小溪兩岸之間的樹幹,可能是最早的自然橋,這種橋人們稱它為獨木橋。

據說世界上每一座非自然橋是猴子造的。那時還沒有人,一大群猴子要過河,就由一個先爬上河邊的樹,然後由第二個上去,抱著第一個的腿,第三個再上去,抱著第二個的腿,如此一個一個地上去,一個抱一個,就連接成為一長串的猴子,再由地上的猴子把這一長串的猴子推動得搖擺起來,好像蕩秋千一樣,這樣越蕩越遠,就把這一長串猴子甩過河,由最後一個猴子的尾巴,抱住對岸的一棵樹,這一長串的猴子就形成一座橋,地麵上的猴子就可以在橋上爬過河了。

人類什麼時候開始有橋,很難查考。最早見於曆史資料中的橋,是公元前8世紀,架設在巴比倫幼發拉底河上的橋。公元前621年,古羅馬人利用木料造了一座長達150米的橋。更加讓人驚歎的是,公元前50年,他們就建成了一座420米長的木橋,而且隻用了10天時間。這充分說明,古羅馬人的造橋技術非常高明。羅馬人在造橋方麵有兩項重大貢獻,一是發現了天然的液體水泥,這種物質是製造石灰沙漿的重要原料,供建造下水的橋基用。二是發明了用“圍堰壩”法來建造橋墩。這種造橋方法,是用木樁先將河道中要建造橋墩的地方圍起來,再將裏麵的水抽去,就可以在幹燥的場地上建造橋墩了,這種方法叫“沉箱法”,一直到今天還被人們使用。

人類在發明用固定的橋來跨越水麵的同時,還將船隻一艘一艘地連接在一起,供人渡河之用,人們將它稱為浮橋。公元前512年,波斯國王入侵東南歐時,就用674條船連成了兩座浮橋,讓軍隊從達達尼爾海峽順利通過。

在歐洲的文藝複興時期,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提出,可以依據梁的結構理論展開造橋工作,這一觀點得到世人讚同,橋梁建造從此逐步發展成為一門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