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走了好幾家工作室,感覺整體的氣氛是一致的,即這的確是個創意氣氛非常濃厚的村子,我聽文創辦的人說,這裏有誰有誰,但我沒有記住名字。有的院牆外麵是有工作室的標牌,有的卻沒有,這便有了幾分神秘感。還有一件印象較深的事情,就是在一家公司門口玩獨輪車,也許這個不叫獨輪車,但它的確隻有一個輪子,這種車看上去極簡單,一個輪子,一個杆子,一個車把,它似乎可以前後左右地移動騎行,一開始上去把不穩,輪子會不斷地晃動,但是隻要練個五六分鍾,就可以熟練一些了。後來聽說光這麼一個車大概要五六萬元,白領比較喜歡玩,大概是因為可以因時因地而玩吧。
第三次去山一村是開會,一個項目的論證會,那一次我是熟門熟路了,進的是一戶收藏家的院子,也就是一個會所,規模很大,因為有專門的會議室和飯廳。實際上那個會開得怎麼樣,我已經印象不深了,但開會期間我溜出去晃晃悠悠地照了一些小花小草,覺得這個村子也是可以用來閑逛的,即使不開會不參觀不想在這裏駐紮,那都沒關係,逛逛總是可以的。也正是那一次閑逛,我才看到了一牌子,說山一村早在2007年就被授予了“聯合國環境保護全球500佳”。我也知道,聯合國現在好多事情都忙不過來,不過,自然和生態、教育和人文確是這個國際組織的強項。現在山一村作為一個文化創意村而為世人矚目,這也一定會帶來不少新的問題,但我想,如果這個村子裏還住有一定比例的農民,這些農民可能現在不種地打糧了,但因為世居在這裏,他們對這塊土地會有更深的感情,而我們的創意工作者如果能更多地跟他們交往交流,對於設計和創作應該是有好處的,因為最終,你的創意設計是要為更多的人喜歡,既要陽春白雪,更要下裏巴人,那麼這一塊有著吳越文化基因的土地,也一定會開出更多更豔的奇葩。
三進山一村,我相信一定還會有第四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