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宸亭有兩個特點。
第一她愛穿旗袍,故有旗袍作家的美名;第二在不少公眾場合,她都是與夫君手拉手地出席的。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她很自信,穿旗袍是對身材的自信,更是一種品位和文化的自信;而跟夫君手拉手一副琴瑟和諧的樣子,自然會受到大家的注目,這等於說夫妻的登場也是一種“行為藝術”,這一點可能她自己也沒有意識到。而她的夫君蔡雲超是杭城著名的書法家,詩賦楹聯方麵的專家,所以夫妻一亮相,有說他們像一幅字,也有說他們像一幅畫,反正是很中國很藝術,很有點與眾不同的。
包括她把她的公司取名為桐蔭堂,我也覺得頗有意思的。這麼一個古色古香名字的公司坐落在中山北路的國都公寓寫字樓裏,也是需要有點勇氣的。因為越是繁華之地段,房租便也越高,如果是自己早年買下的房子,那也沒什麼可說的,可是作為作家的她,要開公司要搞文化創意,這沒有幾把刷子還真是不好說的。
俞宸亭是學園林建設出身的,我認識她的時候,她還在園文係統上班,那時看她的散文,無論人如其文或文如其人,在她那裏倒都是統一的。美景,美文,溫婉,雅致,這都是我想得起來的詞語,至少她給我們展現文字這一麵時,她和我認識的多數女作家無異。後來聽說她辦文化公司,給園林城建做一些項目,有一次去參加過她任主編的一本雜誌的創刊儀式,陣容頗為強大,這時我才知道,如果寫作是她的A麵的話,她還有B麵,甚至還有C麵、D麵,她不僅能調動文字的千軍萬馬,還可以登高一呼,至少在那個上午,她請到了不少省市方方麵麵的名家,這不得不令我刮目相看。
而更令人刮目相看,或者說不可思議的是,俞宸亭完全憑一己之力辦起了桐蔭堂的公益書院,因為就杭州範圍來看,浙江圖書館、杭州圖書館和萬鬆書院等都有不定期的講座,但桐蔭堂的實力和影響畢竟還不能跟它們相比,可是桐蔭堂一個月要開出兩場講座,這就可見俞宸亭的人緣了。從2013年已經舉辦過的講座來看,其內容多是涉及杭州曆史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課題,其中有愛國主義教育的,有科學養生保健的,也有針對少年兒童的寫作培訓的,而且一律都是免費講座,而來授課的老師,都是杭州乃至全國頗有名氣的學者和作家。講課的教室不大,其實就是公司的會議室,最多也隻能容納七八十人,無論春夏秋冬,不管陰晴雨雪,這個公益講座都如期開辦,我記得每次講座的前幾天,都會收到俞宸亭的短信,歡迎我們去坐坐。當時我也不太明白,她圖什麼呢?這是賠本賺吆喝,還是她真有一種文化情結?因為一說起杭州,我們馬上能像魔術師地變出好多頂華麗漂亮的帽子來,但你要真要說說這頂帽子,那還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於是關於南宋文化的講座就應勢而生,由此而來,關於杭州古建築的,關於西湖文化的,關於濕地文化的,關於書畫文化的……這一份文化菜單便源源不斷了。
因為一開始就想到要辦這個公益講座,所以2011年公司選址時就選在了鬧市區的中山北路上,為什麼?一是為老師來上課的方便,二是為聽課者的方便。因為不少老專家還住在老城區,如果去一些離主城區較遠的地方,對講座的主講和聽眾來說都有些麻煩,隻有在主城區,才能真正做到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