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華歎了口氣,摸著兒子的腦袋,用連自己也很難詳細的語氣安慰道:“放心吧,兒子,廠裏的困難是暫時的,很快就會得到解決。”
林俊兩眼一翻,說道:“您這語氣連自個兒都說服不了,還想拿來哄別人?拿我當三歲小孩兒呢吧?咱可是一家人,有事用不著藏著掖著,說出來沒準我還能幫你分析分析呢,您就痛痛快快的招了吧,廠裏拖了幾個月工錢了?”
林建國被兒子的語氣逗樂了,忍俊不禁的說道:“兒子,你不是三歲,你今年八歲呢!”
張愛華敲了自己愛人一下,嗔道:“你也跟孩子似的,還有心情開玩笑。唉,這都倆月沒開工資了,而且廠裏也沒活幹,別單位欠的錢也追不回來,很多人都說廠子要不行了。”
林俊摸著下巴,一臉嚴肅的說道:“我就知道是這麼回事!我說爸媽,您二位在廠子裏待了也有不少年頭了,裏麵有什麼問題,為什麼會走到今天這一步,你們心裏也該有數才對吧?”
沒錯,七八個年頭有多少個日夜?
幾百個人的小廠裏,能藏得住什麼秘密呢?
張愛華長歎一聲,無奈的說:“爸爸媽媽都在這家工廠裏工作,一做就是好幾年,對於工廠裏麵的事,大大小小知道的也不少,要說根源,不能說知道的一清二楚,至少也是八九不離十吧。”
未來長達十幾二十幾年的國有企業的改革中,冒出許許多多的問題。例如管理混亂,任人唯親,工人懈怠,質量低下,企業缺乏競爭力等等等等……
說到底還是因為人對於企業沒有歸屬感,廠長不覺得管理好企業是他的責任,相反卻把這裏看成是斂財或者升遷的捷徑,中層幹部也不認為監督生產,安排工作是他的天職.
反而想方設法的給自己撈好處,收禮,配置親信,安插親戚朋友進入工廠,工人就更加不把工廠當做一回事了,那隻不過是一個定期供應吃喝的鐵飯碗而已,不管勤勞還是懶惰,優秀還是糟糕,都是拿一樣的工資,這樣的環境還怎麼能發揮出生產熱情呢?
所以才會出現領導隻管收禮辦事,工人上班磨洋工,時間一長,形成風氣之後,整個工廠也就死了。
張愛華雖然對於兒子提問,自己回答的形式感覺有些不自在,但還是把自己能想到的工廠裏的弊端和管理上的漏洞,以及一些顯而易見的不正常現象說了出來。
林俊拍拍額頭,說道:“媽,你說的這些毛病,統一起來看,就會發現整個工廠一無是處,全廠上下每個環節都有問題,上至領導,下至工人,從進料到銷售,沒有一樣稱道的,這樣的工廠還有救嗎?”
“的確,這麼一說好像真沒救了。”張愛華心裏百般不願,仍然不得不麵對事實,更讓她難堪的是,這事實還是要靠兒子點撥才能看清,更讓她難受。
哪個父母,都不願意在自己子女麵前,流露出自己無奈、脆弱和無能為力的表現。
同樣林建國臉上的表情也不好看,他倒是不生林俊的氣,氣的是自己。不怪兒子一句話挑破了苦心掩飾的困境,卻深深的厭惡自己在這個時候卻不知自己該何去何從。
工作了這麼多年,對哪個瀕臨垂死的廠子已經形成了依賴,忽然意識到馬上就要失去這個工作崗位了,此刻心裏的感覺是,茫然?
亦或是恐懼?
大概都有吧。反正身為家長是不能在孩子麵前退縮的,所以這個時候林建國沉聲說道:“既然在這個廠子裏沒有出路,那我就另外找工作,實在不行還可以去勞力市場,在哪兒打點靈活,一天還能有三四十塊的收入呢,餓不著你們。”
林俊長歎一聲,家裏的出路不在這裏呀。前世的時候,父母也是差不多這個時候離職的,各自找過很多份工作,最終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幹不長,臨末了,到了五十來歲才放下身段去做小買賣。
可惜那個時候,做哪一行的都多,處處充滿了競爭,做小買賣要起早貪黑,利潤對比付出的勞動,根本就是在消耗生命。
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是複雜的,有些事先在能預見到的,有些卻是不可捉摸的。
但有一點林俊能夠保證,如果不施加外力或者外因去改變的話,恐怕父母會繼續走上前世辛苦奔忙最後一事無成的老路子,這不是他們的錯,因為這個時代,有無數像他們這樣遭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