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劍門道中遇微雨》中的“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以及《臨安春雨初霽》中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都是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的名句。
陸遊不僅善於寫詩,還兼長寫詞。不過,他並不著力於填詞,所以詞作不多,現存一百三十多首。他的詞也是風格多樣並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詞寫得清麗纏綿,與宋詞中的婉約派比較接近,如有名的《釵頭鳳》即屬此類。而有些詞常常抒發著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著高超的襟懷,如《卜算子》(驛外斷橋邊)、《雙頭蓮》(華鬢星星)等,或蒼涼曠遠,或寓意深刻,這類詞又和蘇軾的風格比較接近。但是最能體現陸遊的身世經曆和個性特色的,還是他的那些寫得慷慨雄渾、蕩漾著愛國激情的詞作,如《漢宮春》(羽箭雕弓)、《謝池春》(壯歲從戎)、《訴衷情》(當年萬裏覓封侯)、《夜遊宮》(雪曉清笳亂起)等,都是飽含著一片報國熱忱的雄健之作。這類詞又和辛棄疾的風格比較接近。
陸遊在散文上也著述甚豐,而且頗有造詣。其中記銘序跋之類,或敘述生活經曆,或抒發思想感情,或論文說詩,此類最能體現陸遊散文的成就,同時也如在詩中一樣,不時表現著愛國主義的情懷,如《靜鎮堂記》《銅壺閣記》《書渭橋事》《傅給事外製集序》等皆是。其他如《澹齋居士詩序》等文,則表現了陸遊對文學的卓越見解。陸遊還有一些別具風格的散文如《煙艇記》《書巢記》《居室記》等,寫鄉居生活之狀,淡雅雋永,頗似富有情味的小品文。《入蜀記》六卷,可以說是一部優美的遊記散文集,筆致簡潔而又宛然如繪,不僅是引人入勝的遊記,同時對考訂古跡和地理沿革也有幫助。至於他的《老學庵筆記》則是隨筆式的散文,筆墨雖簡而內容甚豐,所記多係軼文故事,頗有史料價值。其中論詩諸條(如批評時人“解杜甫但尋出處”等),亦堪稱卓見。
作為一位著名的文人,陸遊多次參加過國史、實錄的編寫工作,自己還寫了一部曆史著作《南唐書》。當然,從陸遊一生創作來說,取得傑出成就的當屬詩歌。人們公認他詩歌的水平高於當時與他並稱的尤袤、範成大、楊萬裏三人。
陸遊的詩歌不僅洋溢著愛國熱情,給南宋詩壇帶來了戰鬥的氣息,而且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有著自己的特色。這與他植根於現實生活,又善於向古代優秀詩人學習是分不開的。陸遊是一位刻苦學習的詩人。他熟讀過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岑參等人的作品,並能汲取各家之長,補己之短,而自成一家。陸遊詩歌創作的主要手法是現實主義的,而奇特的誇張、夢幻的手法又是構成陸遊詩中浪漫主義色彩的重要因素。他在詩歌語言方麵,頗下過一番功夫,大都能做到曉暢平易,自然功妙。雖然他煉字琢句,但接近口語。清代趙翼說他的詩“清空一氣,明白如話”。劉熙載也說他“詩能於易處見工,便覺親切有味,白香山、陸放翁擅長在此”。至於陸遊的詩歌體裁方麵,無論是古體詩、律詩或絕句,都有不少佳作,尤其擅長七律。清代沈德潛說:“放翁七言律,對仗工整,使事熨貼,當時無與比埒。”所以前人曾把他和杜甫的律詩相提並論。綜觀陸遊詩歌的藝術風格特色是:既有雄渾奔放的一麵,又有清新婉麗的一麵,語言明白流暢而感情熱烈。當然,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陸遊把恢複中原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統治者身上,一旦遭到排斥和打擊,便不免在詩中流露出悲觀、傷感的情緒。在藝術上,許多詩寫得比較粗獷而不夠精練,而且構思和詩句雷同的地方也較多——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他晚年的詩作中,大概是此時陸遊已精力漸衰,才出現這種情況。
總之,陸遊的詩歌無論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麵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我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愛國詩篇,既是詩人形象的自我寫照,又是南宋時代精神的藝術體現。這些愛國詩篇,不僅震動南宋詩壇,鼓舞著人們的戰鬥意誌,而且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近八百年來,當我們的祖國、民族遭受侵略的危難時刻,人們更加懷念和推崇陸遊,深受其愛國詩篇的感召。比如近代梁啟超在《讀陸放翁集》中讚揚陸遊“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也推崇陸遊說:“放翁愛國豈尋常?”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陸遊的愛國詩篇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至今仍然震撼著我們的心靈,激勵和培養著我們的愛國主義熱情。
在中國文學史上,陸遊的影響是巨大的。從總體來看,特別是從反映時代的深度和廣度來看,陸遊的確不愧為宋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