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萬事由天莫苦求 (7)(1 / 2)

我們很難想象,這樣的人會陷害朋友。

最後,讓我們來查證一下信息來源。這個說法據《遊石湖紀事》作者秦酉岩所說是根據唐伯虎的女婿王子陽(王寵的兒子)那裏聽來的,王子陽又是從脾氣古怪的陸蕙田那裏聽來的,而據陸蕙田說他是從文徵明那裏聽來的。

如果真是被都穆陷害,唐伯虎也自然會和眾好友提及,眾好友自然也都會記錄在案。斷不會照後人說,我是從誰那聽來的,誰又是從誰誰哪裏知道的,誰誰又是從誰誰誰說的,誰誰誰聽文徵明說的。

綜上所述,一方麵在與唐伯虎同時代的諸多記錄中,都是將唐伯虎、都穆做朋友而評價;另一方麵對都穆的為人評價也很高,而且消息來源並不可信。所以說,都穆並非是陷害唐伯虎的人。

3.淒淒白露零,百卉謝芬芳

當唐伯虎出了監獄,義正詞嚴地拒絕了“天恩”之後,擺在他麵前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回到家中,先受盡世人的白眼,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去過平常人的生活。這一條路需要你有極強的心理承受力,要知道,那個時候作弊可不像現在被人容忍,而是會受到人們的強烈鄙夷。另一條路是自此天涯海角、遊走四方,從此天當被地當床,朝露而起日落而息。這一條路則需要忍受愛人、親人兩地居住的難熬。最終,唐伯虎來了個折中,先回家之後遊走四方。由此,我們得到了一條關於唐伯虎的信息。

唐伯虎盡管欲逃離儒家的羈絆,但始終沒有逃脫儒家給他畫的圈圈。它不喜歡像唐伯虎這樣不符禮教的天才少年。其實,不僅僅是唐伯虎這樣的人,就像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同樣也逃不脫那個圈圈。

中國極少有人能逃脫那個圈圈,因為它實在太強大了。唐伯虎並沒有像沈周那樣抱定終身不仕的思想,更沒有像好朋友張靈那樣鄉試失敗後便斷了功名念頭。他是明知麵前有圈圈也跳了進去。他是自己在給自己畫圈圈,而被圈定的就是自己。

由此,我們不禁感歎圈圈的強大!強大的原因就在於裏麵有普遍的人性,例如,對故鄉的思戀、對愛人的迷戀、對親朋的依戀。大凡是人,無論是喜是悲,總會想先向故土親人傾訴,唐伯虎也是如此。他想被愛人的臂膀摟住,他想被親朋的話語支撐,他想被鄉親的目光化解怨氣。

伯虎在外頭爹媽在裏頭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月會考,三月唐伯虎被下獄,四月程敏政被下獄,六月結案,七月唐伯虎放出,九月唐伯虎傷好後便回轉了蘇州。而在動身前的那一夜,他終身難忘,因為,那一夜他與給他帶來無盡怨恨的朋友徐經告別了。

漆黑的夜,秋風那個冷。晚秋的北風襲動,讓南方的士子瑟瑟發抖。兩個落魄的人都默不作聲,良久之後,其中一人抱拳拱手:“子畏,我對你不起!”另外一人則故作輕鬆,爽朗地一笑:“無礙,你我兄弟不說它。一個浙江布政使小吏不做也罷。徐兄歸家之後,望多多保重!”“保重!”那人拱手離去,跳上了小舟。

留在徐經身後的唯有月光照射的波光粼粼的水麵,以及幾聲哀歎。

送走了徐經,帶著滿身傷痛的唐伯虎也離開了。隻不過,他選擇離開的時間是白天,站立船頭望著滔滔河水,想必他想到的是妻子的擁抱、弟弟的噓寒問暖、朋友們的鼓勵、鄉親們的熱情。然而,這一切都是空虛的想象。

留在唐伯虎身後的唯有哀歎聲。

這一年的中秋,很肯定地說唐伯虎沒有在家裏度過,而是在京城養傷,抑或是在京杭大運河的航船上。入夜後,他望著頭頂上的明月,肯定更加地想念生活了近30年的蘇州。此時,他的鄉愁更濃,更烈了。也許,在那個時刻,他會發出如下慨歎:

小時候

鄉愁是走出蘇州一起去聊票(北京京郊密雲、平穀、順義在七八十年代流行的一種土語,即聊天的意思,但具有貶義詞性)伯虎逍遙在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