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無花無酒鋤作田 (5)(1 / 3)

“你小子別看現在放縱一時,哼,你難道不顧及一下死後的名聲嘛!”

張翰聞聽,哈哈大笑:“使我有身後名(另一版本為:命名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哈哈,就算我死後有名那有啥用,簡直不如現在我手中的一杯酒有用。”

唐伯虎完全繼承了張翰的這一思想,他對酒情有獨鍾。請看他最有名的詩作《桃花庵》。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隻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複日,花落花開年複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年少時日日夜宿青樓,時時不離酌酒高歌。五親淪喪時,斷過青樓一陣卻未斷過酒;科場弊案、第一任妻子離去時,侄兒去世時、包括第三任妻子沈九娘病故時都不曾斷過酒。

唐伯虎如此,他的朋友們也是如此,特別是祝允明張靈這對師徒。例如祝允明就有《醉》一首留下。原來,祝允明也戒過酒,然而,戒了兩年重又複飲,結果酩酊大醉,所以,他特別寫下了這首詩,詩曰:醉來中歲裏,那複有童心。

隻覺忘人我,何為更古今。

山河秋兀兀,星露夜愔愔。

惆悵唯陶阮,懸知磊磈襟。

祝允明和唐伯虎一樣,對於飲中豪傑李白都非常欽佩,因此,便留下了《濟陽登太白酒樓卻寄施湖州(聘之)》一首:

昔聞董糟丘,嚐為李白天津橋南造酒樓。人見二子不可見,唯有傑句掛餘心。長安風沙住不得,南歸再臥蘇台秋。泊舟濟陽城,買酒銷客愁。登樓拜先生,進爵澆黃流。知章不語先生笑,飛花亂撲過樓頭。金陵更無鳳凰遊,嶽陽莫將黃鶴留。鄉關浮雲蔽落日,題詩卻寄施湖州。餘為先生牛馬走,湖州乃是賀老儔。西塞山,杜若洲,與爾相期釣鼇去,千年江海同悠悠。

祝允明創作的飲酒詩非常多,在此我們僅舉這兩例而已。祝允明晚年比唐伯虎更疏狂任性,揮霍無度,以賣字得錢用來飲酒作樂,每次把錢花光為止,或把錢散給客人,自己不留分文,以致日益貧困。有時出門時,債主群集於其後,他反而更加高興。時而與之玩笑,時而裝瘋賣傻。

張靈更是愛酒。他也有詩作留存,例如《對酒》一詩。

隱隱江城玉漏催,勸君須盡掌中杯。

高樓明月笙歌夜,知是人生第幾回。

唐伯虎和祝允明、張靈等吳中文人,見慣了一些儒家子弟口中喊著儒,背地裏卻幹著男盜女娼的醜陋事情。這些人的道貌岸然,讓他們十分憤怒,但又無法改變現實,便在心學的影響下做出了種種常人難以想象的行為,而酒就是這種思想發泄的最佳路徑。

酒前更癲狂

在發泄過程中,可以讓人充分放鬆自己,把自己的真實想法擺在人們的眼前。這個時候的唐伯虎,才不是官方壓製的唐伯虎,也不是民間神話了的唐伯虎,而是真正的唐伯虎。他敏感、做事不按禮教、狂傲不羈。

有這麼一首《把酒對月歌》便將唐伯虎的狂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了我們麵前。因為,在此詩中他竟然向自己的偶像李白拋去了輕蔑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