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張儀列傳》記載:“嚐從張儀已學遊說諸侯。嚐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壁,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比此盜相君之壁。’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其妻曰:‘嘻!子毋讀書遊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這個故事講的是:張儀在學業完成以後,便去遊說諸侯。有一次,他在楚相令尹那裏赴宴飲酒。席散後,令尹發現自己身上佩戴的玉璧不見了,相府的幕客們都認為是張儀偷的。他們說:“張儀這個人,又窮,品德也不見得有多好。偷相國玉璧的,一定是他!”於是眾人捉住張儀,打了他幾百竹板。張儀死活都不承認,大家也沒有辦法,隻好把他給放了。回到家裏,張儀的老婆歎著氣說:“唉,你如果不去讀書遊說,又怎會遭到這般侮辱呢?”張儀對妻子說:“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嗎?”妻子禁不住笑著回答:“舌頭當然還在囉。”張儀說:“這就夠了。”可見,張儀對自己的遊說能力是多麼看重。
再說蘇秦。蘇秦是東周洛陽人(今河南洛陽),學業結束以後,他便開始周遊各國,以圖發展,先是說服了燕趙六國的國君,從而約定山東六國合縱擾秦。當時,經過商鞅變法的秦國已經成為七雄之中最為強大的國家,頻繁地出兵攻打與之相鄰的國家,對山東六國形成了巨大的軍事壓力。對山東六國來說如何緩解秦國的攻勢,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蘇秦聯絡六國合縱抗秦正符合這一客觀要求。
蘇秦已經約定六國合縱,可是他在心裏卻很怕秦國反擊,於是便想在秦國安插一個人來阻止秦國破壞合縱的計劃。蘇秦首先想到了張儀。在讀書期間,蘇秦就感到張儀的才智遠勝於他。而此時張儀正是落魄之際,如果能通過某種方法使張儀為秦國所用,必是兩全其美的事。於是他暗地派人前去勸導張儀說:“你與蘇秦相好。現在蘇秦正當權,你為什麼不去找他?”聽了這番話,張儀便到趙國去求見蘇秦。可是,蘇秦府上的門人卻不肯為他通報,原來,蘇秦已經告訴門人:一旦張儀前來求見不得為之通報,但又不能讓他走了。過了幾天,蘇秦才肯出來會見張儀。在見麵的時候,蘇秦叫張儀坐在堂下,賞賜給他奴仆的飲食,並且譏諷他說:“以你的才能、怎麼會窮困潦倒到這種地步。我實在無法讓你富貴,你不值得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