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一九四三年間的抗戰日記(1)(2 / 3)

我做這樣的推測是因為婆婆實在記不清結婚的具體日子了。後來我在公公的履曆表裏查到了這樣的字樣:1943年4月結婚。月份確定後,我就開始在公公四月的日記裏尋找具體的結婚日子。從日記中可以看出,整個四月間公公隻有在二日回到師部以後,才有兩天的空閑時間。從五日起,他就帶著部隊離開濱海奔赴膠東了。那以後的一段日子,部隊一直在馬不停蹄地奔走。穿越敵人的封鎖線,突破敵人的包圍圈,衝出敵人的大掃蕩。部隊每天都要行軍數十裏,最緊張的時候一夜就跑了一百二十多裏路。直到五月二十二日才到達此行的目的地,抗大三分校所駐的膠東棲霞縣東下夼。

我說,沒錯,結婚的日子隻能是在那兩天。

婆婆說,對,我也記得結婚後部隊立刻就出發了。

我說,那麼,行軍的這段日子就是公公和婆婆的蜜月了?

婆婆說,不,行軍的時候我們不在一起。他是首長要帶部隊。我也有我自己要做的工作。

也許我們這一代人永遠也無法完全理解我們的父輩,就像我們的孩子永遠也無法完全理解我們一樣。我至今想不通,為什麼公公在日記裏對結婚這樣的大事,對自己的新婚妻子一個字也沒有提到。難道在他們那一代人的心裏,個人的生活和情感真就那麼無足輕重嗎?

婆婆在說到他們行軍不在一起時,表情中甚至有一些自豪。婆婆說,我從來不往他身邊靠,從來不搞特殊。那時候,團以上幹部的家屬行軍時就可以騎馬了,但是我從來不騎馬,總是跟著部隊一起走。他也從來不特殊關照我。婆婆說,那時大家都這樣,心裏想的是打鬼子,是幹革命,哪有精力總想個人那點事呢?

是的,在他們那代人的心裏,革命利益永遠是至高無上的。為了革命利益他們連生命都可以犧牲,還有什麼個人的東西不能拋棄呢。

膠東日記

——離開濱海區膠東去工作一段的回憶及經過

1943.2.1.由劉福村去巡會旅部

三月二十二日由朱樊移相地與濱海軍分區合並開始實行黨的領導。

三月三十一日由相地到達抗大(朱倉)。

四月二日到師部(吳家界牆)。

五日由師出發向膠東(目的地)前進,宿營於三義口行程五十裏。

六日向沙窩頭前進途中遇見孫繼先、王麓水、林浩政委,本日宿營於沙窩頭,行程五十餘裏。

七日晚由沙窩頭三時半出發隨一旅一團四連通過敵人在魯中的主要公路幹線台濰公路,拂曉時到達西桃花,行程九十餘裏,休息做飯吃。

八日十二時繼續西進靠近一團團部附近之潘家莊,行程二十裏,遇見常不見麵的老同事周長勝、李改、鄧和山,大家亦非常高興,一方麵去拜訪他們,另一方麵作我們更加離遠的告別。八路軍的傳統作風很親熱,當晚就在他們團部吃晚飯,並很客氣的招待。

九日由一團駐地潘家莊出發到達大鬆林魯中軍區司令部,行程十餘裏。

十號休養一天,整理減少裝備牲口,補充些便衣糧食,了解沿途的一些情況及人情地理、風俗等等問題。並全部人員換上便衣。

十一日由魯中軍區司令部駐地(大鬆林)出發,經過坦(土阜)到達坦(土阜)西北之金錢官莊(魯中軍區三軍分區獨立營的防區)宿營,行程七十裏。本來我是數年未走過長路及長距離的行軍,特別(是)從來沒有步行(過)三十裏路,(過去)完全依靠牲口代替步行。今天走了七十裏路完全步行未騎牲口,所以足上磨起兩個大血泡。

同行一塊的同誌情緒都很高漲,沒有絲毫表現精神萎靡,大家為著早點到達目的地勇往向前的邁進。今日的行軍區域完全是我們的抗日民主根據地群眾的抗戰熱情很高,組織亦甚嚴密。到處都有民兵及遊擊小組活動堅持。據軍區王司令談,近來與五一軍的統戰關係逐漸好轉,友軍還經常派人與我們互相聯絡。

十二日由金錢官莊出發,經過張家莊野店石槽到達鬆山宿營,行程約六十裏。三軍分區一個武裝班護送。今天的行軍爬山過嶺,道路崎嶇。沿途遊擊小組占領陣地監視行人,膠濟大隊約二十餘人隨同一行。當晚為減小目標及暴露企圖要該部先行。我們首先派了田一畝同誌率一人隨膠濟大隊同行去一軍分區十團部隊。先到崧崮莊去了解情況,籌劃糧食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