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國將軍犧牲51年了,他為革命英勇獻身的精神值得我們銘記。將軍雖然未能再回塔山看看,但在塔山阻擊戰的曆史篇章中,蔡正國將軍的名字和英雄形象永遠不可磨滅。
3、與抗美援朝有關——摘自《攻占大、小和島》
這是在紀念抗美援朝勝利50周年時,刊登在《沈陽晚報》上的一篇文章,作者的名字叫李彥之,是抗美援朝的老戰士。在抗美援朝期間,他曾跟隨蔡正國將軍參加過許多戰鬥,親眼目睹了將軍指揮作戰的軍事才能。
攻占大、小和島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大、小和島之戰,是蔡正國將軍親自指揮作戰的。那時我做機要工作,跟隨蔡正國將軍到鐵山前線。我聆聽過他的教誨,目睹了他指揮作戰的軍事才能。蔡正國將軍不幸於1953年4月12日在朝鮮前線光榮犧牲,離開我們已經50多年了。現在我雖然已年逾古稀,但蔡正國將軍的音容笑貌,宛然在目。
蔡正國將軍,原籍江西省新縣車田村人,1909年生人,1932年參加紅軍。入朝作戰前,曾參加過四保臨江、塔山阻擊戰等著名戰役,抗美援朝戰爭中,參加指揮了漢江南北兩岸50晝夜的阻擊戰。蔡將軍犧牲前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50軍副軍長職務。
誌願軍入朝作戰後,從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連續進行了五次大規模戰役,共殲滅敵軍19萬餘人,其中美軍近10萬名,迫使敵人不得不於1951年7月10日在開城(後轉移到板門店)舉行停戰談判。
在板門店談判中,敵我雙方爭執不休的,就有一項關於敵軍侵戰“三八線”以北的一些島嶼,必須在停戰前主動撤出的問題。當時美國海軍中將喬伊在談判中強調:聯合國軍有海、空軍優勢,並聲稱美軍空軍的實際接觸線已抵達鴨綠江邊;美國海軍已經控製整個朝鮮的海岸等。據此,喬伊提出:軍事分界線劃分,中朝方麵在陸上要做些讓步。對聯合國軍要給予補償等無理要求。
為配合板門店談判,誌願軍總部於1951年11月5日命令第50軍對“三八線”以北西海岸敵人所占據的一些島嶼實施渡海作戰,盡快收複。第50軍軍長曾澤生、政治委員徐文烈、副軍長蔡正國,接到命令後,立即組織部隊對離海岸較近的椴(木叚)島等十幾處島嶼發起攻擊,迅速殲滅了島上敵人,很快地將這些島嶼收複。
但是,離海岸有十幾公裏遠的大和島和小和島,仍駐紮有李承晚軍和少數美、英軍事人員。敵人仗恃海空軍優勢,並認為誌願軍沒有海空軍,竟賴著不走。並在這兩個島上設雷達,不斷地向中國邊境和朝鮮內地派遣特務,刺探軍情,搜集情報,搞破壞活動,嚴重地威脅我後方安全。
毛澤東有一句名言:“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為徹底清除在我側後的這堆“垃圾”,第50軍組成了蔡正國副軍長為指揮的前線指揮部,迅速進入前沿陣地。這時,誌願軍副司令員、西海岸指揮部司令員韓先楚,親自到前線同蔡正國副軍長共同研究了這兩個島嶼上的敵情,並聽取了渡海作戰實施方案的彙報。
在美國海軍軍艦的支援下,李承晚軍為了守住這兩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島嶼,他們除了倚仗大和島、小和島有岩石陡壁,難以攀登的天然屏障外,敵人還在這兩個島上埋設了大量地雷,構築了蛛網式密堡暗道,還配備了遠程火炮和火焰噴射器等。除此而外,還有排水量六千噸的美國海軍軍艦兩艘停泊在這兩個島嶼的南側,不時地對我誌願軍已經收複的椴島等島嶼進行騷擾和炮擊。總之要收複離海岸較遠的這兩個島嶼,這對缺乏海上作戰經驗的誌願軍來說,既沒有強大的空軍掩護,又沒有海軍艦艇支援,怎樣渡過這十幾公裏寬的海麵去收複大、小和島呢?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渡海作戰部隊,決定由148師442團擔任。該團僅配備有3門戰防炮、6門無後座力炮、4門山炮、8門迫擊炮、3挺高射機槍;渡海戰船全是輕型小舟:30艘登陸船(即折疊舟裝上操舟機)、7隻炮兵火力船、3隻救護船。這些民間用的小舟,能否完成收複有美國海軍軍艦守備的大、小和島任務呢?
誌願軍總部為保證渡海作戰的順利實施,調來加農榴彈炮和野炮,以及高射炮等,先後開進前沿陣地。新組建的誌願軍空軍,也參加了協同作戰。
148師442團所組成的登陸部隊,於1951年11月30日18時30分,分別乘坐登陸船、炮兵火力船、救護船等40多艘,乘風破浪駛入茫茫大海,向大、小和島激進。登陸部隊行進到距離大和島尚有一千多米海域時,我軍炮兵根據指揮部的命令,於21時20分左右開始對島上目標進行猛烈轟擊。這時,我誌願軍空軍轟炸機群和護航的殲擊群已經按照規定時間準時飛臨大、小和島上空,對島上目標開始轟炸。巨大帶著濃煙的火柱,似火山爆發。美軍兩艘軍艦驚慌地駛離大和島,隱藏在不易發現的海灣處,伺機攔截我登陸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