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宮裏有專業蹴鞠隊,每隊常開展比賽活動,看誰球技過硬。球隊按球技高下分為球頭、頭球頭和普通球員,球門有個別致叫法,稱“風流眼兒”,取這名兒的人肯定是個風流的家夥,不過,我覺得這叫法恰當,好。人踢球,不就是為了將球——射入那風流眼兒嗎?
得,先說說玩足球,也就蹴鞠這事。
我知道這事放別人身上也就純粹一愛好,沒準還是體育活動促進國家體育發展的一佳話,放我趙佶身上就成了曆史一公案。都說我是個球瘋子,認球不認人,把個會踢球的高俅不論才幹、德性提拔做了宰相,其實他就是一會踢球的壞人,是不是?現今人都這麼看。哦,你怎就一點也看不出來,眼隻盯在那球上,你真踢出什麼名堂了嗎?把自個兒眼珠子也當球踢飛了不是!
皇帝踢球,何來“名堂”這一說?倒是“蹴鞠”有名堂,尚可說說。
蹴鞠這事古已有之,非我朝獨好。
《戰國策》就記載那時的齊地就有六博、蹴鞠活動,說“僅臨淄一城,人皆喜歡彈琴、鬥雞走狗、六博蹴鞠為樂”。在漢代蹴鞠就廣泛流行,特別是在當時的高幹和有錢人中大受歡迎,比如漢高祖劉邦他爹劉太公的一雙腳就是踢球踢臭的。還有漢武帝那孫子就喜歡在宮中搞鬥雞、蹴鞠比賽,人稱“雞鞠之會”。漢武帝的同性戀人董賢還真養了支專業球隊,時稱“鞠客”。你看這詞,又雅又專業,凡事一專業,對弄專業的人來講,就不是玩的,你都“鞠”成“客”了,你弄專業,你瞧你取樂才是玩兒。這鞠是啥玩意,與當今的足球有什麼不同呢?唐人顏師古老師說了:鞠呢是用皮製的,裏邊塞了毛發,成為圓球,用腳鞠蹋為戲。唐以後,這玩意有了改變,鞠肚裏不再填東西,卻是改用動物的尿泡擱裏頭,吹滿氣後封死,球就輕便有彈力。再是把由兩塊皮合的球麵子,換成八塊尖皮縫的圓球。球變輕了,女人也能踢,唐朝女子也便有了蹴鞠之風,可見那時社會的風氣多麼開放。那唐女又胖,踢球這事像狗搶骨頭,在場子上跑來跑去你爭我奪,踢球女子的奶子在胸前晃裏晃蕩,男人看球呢還是看奶子?
蹴鞠瘋狂的還是咱宋朝。
咱宮裏有專業蹴鞠隊,每隊常開展比賽活動,看誰球技過硬。球隊按球技高下分為球頭、頭球頭和普通球員,球門有個別致叫法,稱“風流眼兒”,取這名兒的人肯定是個風流的家夥,不過,我覺得這叫法恰當,好。人踢球,不就是為了將球,射入那風流眼兒嗎!
不過,咱踢球也有不踢風流眼兒的玩法,那就是一人場至十個場的十種踢法。
一人場玩時,參加者輪流表演,稱為並輪。人除了用腳踢,這頭、肩、臀、胸、腹、膝都得用上,使球高起落下的,便叫做飛弄,使球在身纏繞起伏的,叫做滾弄。飛弄的越高自是越難承接,有的可高及半塔,叫人眼珠子都看得跟球一塊兒飛到半空,你說精彩不精彩!滾弄的玩法兒忽前忽後,繞身滾蕩不墜,也極要功夫,煞是好看。一人場比賽以誰的花樣多誰為勝家,二人場看二人對踢,又叫打二,其餘類推。咱宋朝皇帝好蹴鞠的多,別一扯蹴鞠就想到我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