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罷何寶慶先生的書稿《博望侯張騫》,頗有收益。我覺得這是一本很有曆史價值的書。
小時候學曆史就知道張騫是一個偉大的開拓者。他兩次出使西域,經曆了千辛萬苦,曆時幾十年打通了絲綢之路,為我國和西域諸國架起了友好往來的橋梁,對發展東西文化、商貿交流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對張騫價值的認識和理解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閱曆的豐富才逐步加深的。
從近處說,我們的國家經曆了30年的改革開放,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快速發展,國力有了幾十倍的增長,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變化之巨,我和同齡人都有切身的感受,和30年前經濟拮據物資極度匱乏相比,國土還是這塊國土,人口增加了一倍,耕地麵積還有很大的減少,但人民豐衣足食,取消了配給製度。如不親身經曆,實在難以想象。這是改革開放政策帶來的巨大威力,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開放國門,增進國內外經濟及文化交流,以全世界數代人的聰明才智所創造的現代文明為我所用,並達到雙贏,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嗎?
從遠處看,當我們涉足異國他鄉,發現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及拉丁美洲數十個國家,那一片片廣袤美麗富饒的國土上,生活著幾億人民,他們講說著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為什麼?因為他們是西歐人的後裔。他們的先人捷足先登,在十五世紀就從事海上探險。拿哥倫布來說,他原是意大利人,是個航海家、探險家。他為了探求通往美洲的航線,曾向意大利政府申請資助,未果,他轉向西班牙求助,得到了西班牙的大力支持。於是他以西班牙海軍大將的身份遠航大西洋,於1492年到達了美洲及西印度巴哈馬群島,後又到了古巴、海地等國。以後又三次遠航美洲。葡萄牙人也在15世紀到達南美洲。於是他們的後人大量移民中南美洲。現在中南美洲30多個國家幾乎大都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後裔。其國土麵積比西、葡國土大幾十倍,人口也多十幾倍。我這裏當然不是美化殖民統治。我是說,得風氣之先者,敢於開拓者,受益無窮啊!而我們同一時代的明、清皇帝們,除了鄭和下西洋外,個個都是閉關鎖國,與世隔絕。其結果是逐漸走向衰落,落後就要挨打。曆史給我們留下的教訓實在是太慘痛了。
今天,我們回顧曆史,著眼現實,更加覺得張騫勇於開拓,敢於探險的精神可貴!這種精神正是華夏民族的寶貴遺存,是傳統文化精髓之所在,在今天更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張騫城固同鄉的何寶慶先生,認真搜集大量資料,將張騫的事跡整理成冊,實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王小康
(原陝西省文化廳副廳長、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2009年於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