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機融合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曆史現象,是社會的曆史沉積。當今世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本民族的文化。我們隻有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創新,才能更好地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曆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具有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意識。文化是維係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動力。一個民族的存在依賴文化,文化的解體就是一個民族的消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廣大民眾對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願望日益迫切。作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將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繼承並傳播給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年一代,是我們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套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該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並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製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麵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書能為弘揚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各民族團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也堅信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早日實現偉大複興!
一、初唐四傑概述
初唐四傑概述
古典詩歌發展到唐代,進入了創作的高峰期,僅《全唐詩》所收錄的詩詞作品就達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人二千二百餘人,共計九百卷。在這浩繁詩卷中,享有盛名的大詩人如璀璨繁星,光芒四溢,充分展現了盛唐文化的繁榮景象。唐代多種風格的詩詞或流派宛如盛開的百花園,無論是題材、內容還是詩詞體製,都表現了我國詩歌在創作上已經全麵成熟,展示了盛唐文化與盛唐政治、經濟的交相輝映,正可謂盛世空前。
(一)初唐四傑興起的時代背景
從唐高祖武德元年到唐睿宗延和元年(618—712年)這一階段。唐詩首先大膽突破了六朝後期詩作大多束縛於玄言、山水、宮體,或抒寫個人失意苦悶的狹小範圍,開始探索社會深層階級矛盾,反映王朝政事、民族矛盾及地方戰亂,折射了該時代邊疆各少數民族的風俗,都市生活同田園風光,以及禮教、門第、愛情、婚姻等情況,其涵概之廣、表現之深,前所未有。特別是封建經濟和政治的偉大變革,把庶族寒門推到曆史前台,使其成為政治生活最積極、最活躍的力量,也成為唐詩的主要創作群體。同時唐詩的繁榮同該時代社會思想解放關係密切。唐代統治者對意識形態的控製相對寬鬆,對儒、釋、道各派思想兼容並蓄,甚至有時還允許和鼓勵官僚和士紳們對時政展開批評,這對於解除時人的思想束縛、促進詩歌創作的自由發揮,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