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隴西河西 清勤不懈
唐玄宗開元(713~741年)中,在靈州百名鎮將中,有一位兩任朔方節度使的大唐宰相,此人“既居相位,獨善其身”,故得以在朝廷政壇善終,他就是牛仙客。
牛仙客(673~741年),涇州鶉觚人。在唐最初擔任一個縣的小官,縣令傅文靜非常看重牛仙客,後來,傅文靜提升為隴右營田使,於是,就讓牛仙客到隴右。以後,牛仙客因為軍功,被朝廷升任洮州司馬。唐玄宗開元初,王君任河西節度使,任命牛仙客和宋貞為判官,對兩人非常信任,都是王君的“腹心之任”。在年與回紇的戰爭中,唐軍大敗,王君陣亡,宋貞也被回紇所殺,牛仙客被俘不從,反被釋放。開元十五年(727年),唐玄宗派蕭嵩代王君為河西節度使,蕭嵩重用牛仙客,以軍政委於仙客,牛仙客清勤不倦,接待上下,必以為信。蕭嵩部下牛仙客、裴寬、張守珪等大將,奮力殺敵,終於大敗吐蕃軍,唐玄宗特別高興,第二年拜蕭嵩為宰相,因蕭嵩多次推薦,牛仙客被玄宗升任為太仆少卿,判涼州別駕事,仍知河西節度留後。後來牛仙客又代蕭嵩為河西節度使,還曆任太仆卿、殿中監。
二、出鎮靈州 俄任宰相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朔方節度大使,76歲的信安王李煒,因“坐事”,被唐玄宗降為衢州刺史。同年,唐玄宗選用牛仙客代信安王李煒為朔方節度使,坐鎮靈州。牛仙客在靈州任朔方節度使的時候,曾用孫閎為節度判官,後來,牛仙客當了宰相,孫閎也被提拔當了侍禦史。
原來牛仙客任河西節度使的時候,政績特別突出,由於他的盡職盡責、勤奮努力,他在河西省用所積銀錢巨萬,倉庫盈滿,器械精勁。到靈州任職以後,接替牛仙客為河西節度使的是右散騎常侍崔希逸。
崔希逸到任以後,發現河西節府情況,立即如實向朝廷彙報,唐玄宗派刑部員外郎張利貞前往河西調查,結果都和崔希逸所奏一樣,唐玄宗大悅,當即準備提升牛仙客為尚書,雖然外麵的武將政績突出,但朝廷一些高官總還是看不起他們,首先是中書令張九齡反對,他認為尚書之職非同小可,隻有當過宰相的人或很有學問的人才能擔任,牛仙客不過是一個邊疆小吏,怎麼能擔任重臣之職,堅持認為不可。由此引起了唐玄宗與張九齡一場激烈的爭論。於是,玄宗就改封牛仙客為隴西郡公,並加實封二百戶。開元二十四年(736)十一月,張九齡等被唐玄宗罷免宰相,李林甫“探知帝旨,稱其才”,向玄宗推薦,唐玄宗再升任牛仙客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仍知門下事,即當了宰相,還遙領河東節度使。唐朝遙領節度使自牛仙客始。此時,又有監察禦史張九齡的人周子諒出來反對,他竊竊私語於禦史大夫李適之:“牛仙客不才,濫登相位,大夫國之懿親,豈得坐觀其事?”李適之如實將周子諒的話奏明玄宗,玄宗大怒,在朝堂上嚴厲質問周子諒,周子諒詞窮,張口結舌答不出所以然,玄宗在朝堂杖打周,幾乎打死,最後發配流放周子諒去瀼州(在今河南省),但他行至藍田縣(今陝西藍田縣)就死了。
三、既居相位 獨善其身
牛仙客當了宰相,主持朝政以後,也許是因為當宰相過程的險阻,他“既居相位”,便“獨善其身”,對朝中重大事宜,他一概“唯諾而已”。牛仙客特別小心,對“所有賜賚”,他也都“緘封不啟”,一概不動。百司向他請示谘詢,請他決斷,他總是說“但依令式可也”,不敢自己作出裁決。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封牛仙客為國公,贈其父親牛意為禮部尚書,贈其祖父牛會為涇州刺史。接著,唐玄宗又拜牛仙客為侍中(宰相),兼兵部尚書。天寶元年(742年)改易官名,拜左相,兵部尚書如故。天寶元年(742年)七月,牛仙客逝世,終年68歲。唐玄宗命宮內出絹一千匹、布五百端,遣中使(太監)到牛家吊唁,將絹和布送到牛宅,用以幫助牛仙客的家人辦理喪事。玄宗下詔贈牛仙客尚書左丞,諡曰貞簡。
四、孫閎逼表 玄宗發怒
牛仙客在靈州任朔方節度使時有個判官孫閎,在牛仙客當宰相以後也到朝廷當了侍禦史。此人自言能通“鬼道”,“預知休咎”即預知吉凶。牛仙客既然想獨善其身,於是頗相信他的迷惑。等真正自己病重,孫閎請求為仙客祈禱,在其門下乘機逼迫牛仙客寫遺表推薦孫閎的叔叔尚書右丞孫奕和兵部侍郎盧奐堪代牛仙客主朝政,孫閎代為起草寫表。牛仙客當時已經病危,無法“署字”。牛仙客逝世以後,其妻子乘太監來吊唁牛仙客的時候,就拿出孫閎起草的表書讓其呈給皇上。玄宗禦覽以後,大怒,下詔,降孫奕為永陽太守,盧奐為臨淄太守,賜孫閎死。終於為牛仙客的在天之靈,了結了一個臨終前的心頭之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