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唐玄宗賜名的大將路嗣恭(1 / 2)

一、曆仕郡縣 頗有能名

在大唐靈州百位鎮將中,有一位唐玄宗賜名的大將,他就是唐代宗李豫永泰元年(765年)“披荊棘以守”鎮坐靈州,出任靈州大都督府長史和朔方節度使的路嗣恭。

路嗣恭,原名路劍客,字懿範,京兆三原(今陝西三原縣)人,因此,路嗣恭也是在李靖之後,又一位三原縣籍的大唐靈州鎮將。路嗣恭最初以“世蔭”出任鄴縣尉。後來,被貶到“河朔”(今寧夏、內蒙古、陝西、甘肅地區),任蕭關縣(今寧夏固原)縣令。後來又接連遷徙到神烏和姑臧二縣任縣令。《舊唐書》稱讚路嗣恭“曆仕郡縣,有能名”。

二、考績上上 玄宗賜名

路嗣恭在各郡縣擔任縣令期間,在全國縣級官員考核中,成績上上,考績為天下最,唐玄宗認為路嗣恭以其能“可嗣漢魯恭”,意思是可以作為魯恭的繼承人,因此特下詔賜名嗣恭。魯恭是以德治出名的“中牟循吏”東漢名臣。魯恭(32~112年),東漢扶風平陵(今陝西扶風縣)人,字仲康,十五歲時,與弟弟魯丕一同在太學學《魯詩》。章帝(76~88年在位)時任中牟(今屬河南)縣令,專以德政治理中牟縣,教育感化百姓。時遭蝗災,隻有中牟縣得免。河南尹袁安派人去察看,他隨行田間,見有雉鳥飛過小孩身邊,來人問:“你為什麼不去捕捉雉鳥?”孩子答道:“它將要育雛,不能害它。”那人回去向袁安報告說見到了三異:一、蝗蟲不入中牟縣境;二、德化能及於禽獸;三、童子具有仁愛之心。魯恭後官至侍禦史、侍中、安樂相、光祿勳、司徒,終年八十一歲。因此玄宗賜名為嗣恭,把他比為東漢名臣魯恭。後轉任渭南縣縣令,兼管杜化、東陽兩個驛站。當時,關畿用兵,使人係道,路嗣恭“儲具有素,而民不擾”。路嗣恭再被玄宗提升為工部尚書。

三、朔方節度 擊敗吐蕃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郭子儀再次被任命為關內道副元帥、朔方節度大使。這年閏十月,郭子儀入朝向唐代宗建議:“靈武初複,百姓凋敝,戎落未安,請以朔方軍糧使三原路嗣恭鎮之。”四天以後,唐代宗即下詔任命工部尚書、戶部侍郎、禦史大夫路嗣恭出任郭子儀的副使——靈州大都督府長史,朔方節度留後,知朔方節度,營田、押諸蕃部落等使。路嗣恭出任朔方節度使,他“披荊棘,立軍府,威令大行”。當時,朔方軍中有一個大將禦史中丞孫守亮,此人手握重兵,倔強驕妄不受節製。路嗣恭到靈州赴任以後,有一次,他借口自己有病,召屬將孫守亮到靈州,孫守亮到了以後被路嗣恭斬殺,一軍皆震,從此,路嗣恭的威信樹立起來。大曆二年(767年)九月,吐蕃數萬人大舉進攻靈州,朔方節度使路嗣恭率朔方軍大破吐蕃軍於靈州城下,斬首二千餘級,吐蕃退去。作為朔方鎮主將,路嗣恭坐鎮靈州達四年之久,直到大曆三年(768年),後被召回京師,出任檢校刑部尚書,知省事。

四、出使江南 杖賈明觀

大曆六年(771年)七月,唐代宗任命路嗣恭出京代魏少遊任江南西道都團練觀察使。在出使江南期間,路嗣恭以擅長治理財富而著稱。當宦官魚朝恩受寵得勢的時候,北軍都虞候劉希暹層與魚朝恩有染,等魚朝恩失寵被誅殺時,劉希暹從坐被誅。有賈明觀者,素事劉希暹,魚劉被誅,賈明觀也應該誅殺。但是,宰相元載因為接受了賈明觀的賄賂,就包庇賈犯,不加治罪,卻派賈明觀到江南效力。賈明觀平日積惡犯眾怒,在他臨行時,數萬居民等他出門就用瓦石相擊,元載命市吏禁止,賈明觀才狼狽逃脫。江南觀察使魏少遊受元載旨意,就把賈留下錄用。等路嗣恭代替魏少遊出任江南觀察使以後,就把賈明觀杖殺,“識者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