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膽囊炎患者還應針對自身的症狀,在選穴時加以變化。
如果主要症狀為腹部悶脹,頭暈目眩,四肢沉重,口粘無味,應格外按揉脾俞、合穀、手三裏、三陰交,反複按揉3~5分鍾。
如果主要症狀為肌膚發黃,口苦而幹,尿黃有熱感,應格外按揉曲池、支溝,點按大椎、期門,按揉承山、豐隆。
如果主要症狀為噯氣吞酸,泛惡欲吐,食欲不振,胸悶易怒,應格外按揉胃俞、三陰交、合穀。
如果主要症狀為右肋刺痛,舌唇色暗等,應格外按揉曲池、血海、三陰交以及膽囊穴。
4.指壓法治療神經係統疾病
眩暈症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說清楚眩暈症的真正成因,但卻有無數人深受其害。發作起來或頭暈目眩,或天旋地轉。輕者閉一會兒眼睛就過去了,重者如坐舟車,站立不穩。
對眩暈症治療有效的穴位主要在頭部,它們有睛明、印堂、太陽、聽宮、翳風、風池、百會等。
找到這幾個穴位後,就可以按以上順序加以按揉。這裏並沒有什麼特殊要求,所要注意的是,在按揉睛明穴時,最好連帶著按揉一會兒眼瞼;按揉太陽穴時,最好連帶著推抹一下前額,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以上方法要反複進行,每次應堅持10分鍾左右。
經過按揉之後,如果眩暈症狀有所改善,就可以進行一些輔助治療。對於眩暈症有輔助療效的穴位有合穀、內關、外關、足三裏、三陰交等。對它們進行按壓時,沒有什麼順序要求,時間長短不限,隻要手法輕柔一些就行。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人體內有運動神經、知覺神經和自主神經(亦稱自律神經)。自主神經也叫植物神經,它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種,經由這兩種神經巧妙的相互作用,身體才得到了平衡感。如果失去了這種平衡感,也就是得上了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
植物神經紊亂是一種似病非病的奇特現象。去找醫生診斷,往往看不出哪裏有什麼異常,但本人卻持續不斷地總是頭痛、目眩、耳鳴,有時甚至會嘔吐、腰酸背痛。
患植物神經紊亂的人,個性大都屬於極端的急躁和極端的反常者。
對於植物神經紊亂,西醫至今也拿不出什麼更好的辦法來,而指壓法卻有良策。首先,找出位於胸部左右乳頭之間的膻中穴,然後沿直線下降找到肚躋上方的中脘穴,然後對這兩個穴位進行按壓。這兩個穴位對於外來刺激都非常敏感,因而如能用牙簽或香火加以刺或灸,都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按壓膻中、中脘兩穴的同時,如能配合按壓背部的肩胛骨下方的心俞穴,效果更佳。
在實施完以上重點按壓後,可以自行敲打頭頂的百會穴,這個穴位在頭蓋骨的中心點,它的下方就是神經與經絡以及中樞機能的集中點。如果每天都能敲打幾次這個穴位,每次數十下,不出半個月,整個人就會顯得神采飛揚,朝氣蓬勃。
還有兩個穴位對於治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很有益處。一個是位於頸後的天柱穴,另一個是位於腳部內側的公孫穴,按壓天柱穴,對消除頭部值硬有很好的效果;而按壓公孫穴,則有利於睡眠,對穩定人的情緒也有極大功效。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是人體中最粗大的神經。它由腰神經和骶神經組成,負責管理下肢的活動和感覺。因此,凡是患坐骨神經痛的人,走起路來都顯得不那麼自然。
坐骨神經的運行方向是:由盆腔出來經過坐骨大孔後沿大腿後肌肉間隙下行,行至廂窩(膝部後麵,腿彎曲時形成的一個窩)上方,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兩大支,直至小腿和足部。
在坐骨神經的運行線路上找到相應的穴位進行按摩,就可以對坐骨神經痛產生療效。
治療坐骨神經痛的重要穴位有:臀點、陰陵泉、殷門、委中、承山。對這些穴位可用點按的方法施術,每穴40~60次。然後從臀部到足踩拳擊5~7遍,搓下肢5~7遍。
有的坐骨神經痛患者,腰痛症狀比較明顯,可以在進行完上述按摩之後,著重揉擦腎俞穴30-50次,擦腰部痛點30-50次,重擦腰骶50~60次。
三叉神經痛
顧名思義,三叉神經分為三支,而隻有把這三支神經分別開來加以診治,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三叉神經是腦神經中最粗大的一對。在近腦處有一個由神經細胞組成的半月狀神經節,由此發出三支神經:眼神經、上領神經和下領神經。
第一支神經疼痛的方向是自耳朵的前方到太陽穴以及眉毛的上端。針對這支神經,主要按摩聽宮穴、頭維穴和攢竹穴。可采用點按、點揉的方法。
第二支神經疼痛的部位是在顴骨附近。針對這支神經,主要按摩上關穴和巨髎穴。也可采用點按、點揉的方法。
第三支神經疼痛的部位是在下顎附近。針對這支神經,主要按摩下關穴、大迎穴與頰車穴,按摩手法同上。
在以上穴位中,點按頰車穴能取得最好的止痛效果。
用係統按壓法治療三叉神經痛往往要比單個穴位施治效果更好,其順序與手法為:
揉印堂―按揉太陽—分推前額4按揉下關4掐揉人中—按揉承漿—按揉風池4按揉合穀。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可以說是一種現代病、都市病,發作起來似乎什麼症狀都有,可到了醫院卻什麼病因也查不出來,人們沒有辦法,隻好稱它為神經衰弱。其實,這種叫法很不科學,腦細胞並沒有什麼衰弱不衰弱之說。
在大自然中過著淡泊生活的人,決不會有神經衰弱的毛病。因此,要想根治此病,最好是回歸自然。可惜的是,現代人要想回歸自然,已經變成一件很難的事情。不過,利用休假的機會到郊外遊玩,並且赤腳踏土。如果家裏有院子,可以種些花草,時不時地伸展身軀,仰望天空,相信要不了多久,神經衰弱的毛病就會大為改觀。
治療神經衰弱最有效的穴位是位於頭頂的百會穴,這個部位的下方,就是神經與經絡以及中樞機能的集中點。每天可以用拳頭輕叩此處20~30次,順便揉按頸窩附近的天柱穴5~8分鍾,每天堅持3次。大約10天以後,神經衰弱的症狀就會大大減輕。
對於主要症狀為頭痛頭暈、健忘、乏力、煩躁的神經衰弱患者,除了進行上述按摩外,還要重點對梁門穴區施治,反複揉按3分鍾,用大拇指點按1分鍾左右。另外還要橫搓上肢、背部的脊柱兩側,時間約3~5分鍾。
對於主要症狀為遺精、陽痿的神經衰弱患者,要重點對關元、中極穴區施治,反複揉按3分鍾,用大拇指點按1分軸竹。
對於主要症狀為食欲不振的神經衰弱患者,要重點對巨闕穴區施治,反複揉按3分鍾,用大拇指點按3分鍾。此外還要橫搓脊柱兩側的肝俞穴區和下肢的血海、梁丘、三陰交穴區,時間約3~5分鍾。
對於任何類型的神經衰弱患者來說,按壓脊椎和胸椎部位都是有好處的。這是因為,神經衰弱患者都有身體向前傾的毛病,而身體向前彎就會帶動脊椎和胸椎向前彎曲。這兩個部位長期處於這種不自然的姿勢下,會對身體造成很不好的影響。對這兩個部位堅持按壓,有利於維持身體的平衡,進而改善神經衰弱的症狀。
多發性神經痛
神經痛和風濕痛十分相似,但卻是兩種不同的疾病:神經痛是沿著神經線路疼痛,而風濕痛是在關節處發生疼痛。
有便秘症狀的人,患神經痛的比率相當髙。而從人格上探討,自我意識較強的人以及不喜歡阿諛奉承的人,比較容易患神經痛。從體型方麵說,腰骨扭曲的人,比較容易患神經痛。所以,按壓腰部的誌室穴,對有多發性神經痛有很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