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作弄李宗仁(2)(1 / 3)

蔣介石於下台之前的重要人事部署,包括1949年元旦任命陳誠為台灣省主席,兼台灣警備總司令,元月18日任命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隨後又任命朱紹良為福州綏靖公署主任、張群為重慶綏靖公署主任、宋子文為廣東省主席、餘漢謀為廣州綏靖公署主任,以及蔣經國為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這位行將解職的元首毫不客氣地把剩下的國民黨半壁江山,結結實實地置於自己親信的掌握之中。通過人事的布局,蔣雖是在野之身,仍然可以控製經濟、調動部隊、影響政治。事實上,蔣一回到溪口,溪口就成為國民黨的政治中樞,軍政要員紛至遝來,車水馬龍。家中並設有七部電台,隨時發號施令,遙控一切。在南京的代總統李宗仁即使不願當傀儡,亦隻好無可奈何地被架空。我們從《李宗仁回憶錄》中可知,凡江防部署、新內閣的組織、處置要員如扣押浙江省主席陳儀等,都是溪口蔣介石的決定,南京的李宗仁無法做主。

最嚴重的是,蔣自稱為了和談而下野,要李宗仁出山主和,但退居溪口沒有幾天,就從奉化命令黨、政、軍、特首領“必須作戰到底”,這不是暗中破壞和平嗎?及和談破裂,蔣命湯恩伯守上海,破壞李之江防計劃,在李看來蔣之部署等於是開門揖盜。之後,蔣又暗中破壞李宗仁與白崇禧保衛大西南的計劃。李、白擬“把湯恩伯的主力移至浙贛線和南潯線,與華中部隊約四十萬人成為犄角,以固守湘、贛,防止敵軍侵入西南”。(《李宗仁回憶錄》,第942、943頁)蔣早已決定退守台灣,但如果為了“黨國”,至少不應拆李的台,然而為了他自己的利益,全無助李防衛西南之意願。且不說西南乃桂係的基地,若戰而勝之,更張桂係聲勢以及代總統的威望;若戰而敗之,勢將影響其台灣的布局。蔣氏為公抑或為私,於此可見。李宗仁說,蔣有意整他,讓他早日垮台,不無道理。

李宗仁逃離南京後,不去廣州,直赴桂林。至此國民黨政權已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蔣仍暗中操縱如故。李在桂乃約集李品仙、甘介侯、程思遠等擬訂甲乙兩個方案,甲案要蔣出洋,乙案要蔣交出權力來。(參閱《程思遠回憶錄》)5月2日,白崇禧、居正、閻錫山、李文範等前往桂林,請李宗仁回粵主政,當晚擬就一份《談話記錄》油印本,今藏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珍本和手稿室張發奎檔。全文如下:

一、自宗仁代行總統職權後,鑒於頻年戰禍,民苦已深,弭戰求和,成為舉國一致之渴望,而以往政府一切軍事、政治、經濟之失敗,其根因所在,即由於政治之不修明,貪汙腐化,遍於全國,遂造成今日民怨沸騰,士氣消沉,全盤糜爛之惡果。故自主政之日起,為順從民意,針對時弊,決以謀取和平與革新政治為當前兩大急務,以冀有所匡救。詎料時經三月,雖殫精竭慮以赴,而事與願違,終致毫無成效。和談失敗,固由於中共所提條件過於苛刻,然我方內部意誌之不統一、步驟之不能一致,如政府謀和措施之不能執行,未能示人以誠,亦不能不承認為一重大因素。至於革新政治一端,終以形格勢禁,因之三個月來之努力,悉已付諸虛牝,此皆由於宗仁德薄能鮮,不克建樹事功,實應首先引咎自責者。

二、現共軍已渡過長江,首都淪陷,滬杭危急,局勢已臨萬分嚴重之最後關頭。基於以往三個月來事實證明,宗仁難繼續膺此艱巨,更自信在此情形之下,絕無轉危為安之能力。為今之計,與其使宗仁徒擁虛位,無俾實效,莫若即日起,自請解除代總統職權,仍由總裁複位,負責處理一切,俾事權統一,命令貫徹。宗仁身為國民黨員,與總裁久共患難,絕不敢存臨危退避之心,仍當竭盡協助之能力,並擬以副總統之資格,出國從事國民外交活動,爭取國際援助。此種辦法,在國際上固不乏先例,而依據目前之局勢,亦確乎有此需要,同時宗仁既可獲得為國家效力之機會,亦可與總裁之工作收分工合作之效。

三、如總裁堅持其引退之初誌,必欲宗仁繼續負責,根據過去三個月來失敗之經驗,為保障今後政府之命令能徹底貫徹,達到整飭部隊,革新政治之要求,完成吾人反共救國之使命,則有數事必先獲得總裁之同意並實行者,茲分列於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