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蔣介石的真麵目(2)(1 / 3)

還有更妙的呢!蔣經國《守父靈一月記》一文中寫道:“父親得病於六十一年之秋,其後多在休養治療之中,不論病情如何,父親始終安寧靜養,不煩不躁,有此修養,方得克服病痛。疾病初愈,即囑兒在父親胸前,代為掛上平時常戴之聖母像。”蔣介石這種“掛上平時常戴之聖母像”,顯然也不是基督徒的行為,因為他信的是基督教而非天主教。

1975年3月29日蔣介石“遺囑”中,說他“自束發以來,即追隨總理革命,無時不以耶穌基督與總理信徒自居”。事實上,蔣介石見孫中山的時候是1913年,那時蔣介石已二十七歲,二十七歲當然早已不是“束發”的年紀了。至於他又在“束發”之時就以耶穌基督的信徒自居的說法,也是謊話。據董顯光《蔣總統傳》,記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時,是“先循基督教儀式”的婚禮的,“由餘日章博士主持儀式”。婚禮舉行後不久,蔣介石就“成為一位基督徒了”。董顯光曾引證為蔣介石舉行洗禮的“江牧師”的記述。照“江牧師”的記述,蔣介石是1928年才成為基督徒的,1928年蔣介石已四十二歲,四十二歲當然更不是“束發”的年紀了。

蔣介石雖然因他太太的原因,信了基督教,但他是否完全揚棄了他母親的佛教和民間邪教信仰,則大有疑問。以上的文證都告訴了我們,蔣介石實在是一個假基督徒。不論在形式上和實質上,他都是個十足的假貨。

1988年10月10日

康澤回憶中的蔣介石

明朝末年,在前線的洪承疇被俘時(1642),消息不明,滿朝寧信他已殉國,崇禎皇帝設壇都城,“予祭十六壇,建祠都城外”,並且“將親臨奠”。不料消息再來,證實他已投降,於是窘態畢露、興致全失。不到兩年(1644),明朝的首都不保,江山不久隻剩台灣了。

國民黨蔣家王朝,也發生過類似的故事,不過故事起承轉合,比明朝精彩得多,而國民黨的洪承疇,就是康澤將軍。

康澤字兆民,四川省安嶽縣人,1925年入國民黨黃埔軍校第三期,後來被派往蘇聯,進莫斯科孫逸仙大學。1927年回國,應聘為中央黨務學校訓育員。1928年任北伐軍總司令侍從參謀,並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二師(師長顧祝同)政治部主任。1929年軍中政治部撤銷,改任總司令部宣傳大隊大隊長,在職兩年,曾參加中原大戰及湖南“剿匪”戰役。1932年任南京《中國日報》社長,與黃埔同學賀衷寒、滕傑、蕭讚育、鄧文儀等,在兼校長蔣介石領導之下,搞所謂中國革命複興運動,而以“中華複興社”(簡稱“複興社”)名於世。1933年任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總隊長,這段經曆,是康澤最重要的一段經曆。原來國民黨的特務係統中,重要一支是“複興社”。“複興社”又分三支,一支是賀衷寒係的“政訓”係統,一支是康澤係的“別動隊”係統,一支是戴笠係的“特務處”係統。康澤的“別動隊”係統起源在南昌開辦“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駐贛暑期研究班”,這班召集軍官再加訓練後,編入“廬山訓練團第四營”(團長蔣中正、副團長陳誠、第四營營長韓文煥)。1933年在廬山成立“軍委會南昌行營別動隊”。“別動隊”是一種武裝特務部隊,在戰地工作時候,以“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為口號,擔任“組織民眾、訓練民眾”的工作,包括:一、推行保甲與清查戶口;二、編成“剿共義勇隊”;三、收容逃亡的地主惡霸;四、監視部隊;五、促進新生活運動等。權勢之大,可以想見。

別動隊實際上是一支突擊隊兼負責軍事特工訓練的隊伍。隊員或三兩組成一小組,或個別單獨一組,有時以正式軍官身份公開出現,有時則化裝改扮,暗佩手槍,進行秘密活動。他們在地方上任意搜查、逮捕,以至秘密刑訊和槍斃人。其為人也,到處生殺予奪,自然炙手可熱。

康澤的炙手可熱,延續到抗戰開始,更是風光。抗戰期間,國民黨決定朝延安共產黨八路軍總司令部派“聯絡參謀”,派出去的,按照慣例和業務性質,是由軍統和軍令係統選定的,但是康澤卻可以越過這一程序,派出了他的手下大將徐複觀(那時叫“徐佛觀”)!徐複觀的特務黑資料,隻此一項,就叫我們一身冷汗矣!今天還把徐複觀當寶貝、當自由學人來捧的渾蛋們,“錯認顏標是魯公”,他們的無知妄作,可真令人又好氣又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