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蔣介石的真麵目(19)(1 / 3)

例如江南說蔣介石的元配毛夫人,“1910年3月18日,毛為蔣生下一子,即繼承乃父衣缽的蔣經國總統,但這段婚姻,勉強持續了十九年,隨王太夫人去世,蔣即與毛氏‘宣告脫離家庭關係’”。毛夫人是1901年同蔣介石結婚的,“勉強持續了十九年”,是1920年左右,已接近“王太夫人”死年。“王太夫人”是1921年死的,看這段話,蔣介石與毛夫人“宣告脫離家庭關係”,既因“隨著王太夫人去世”而來,感覺上,似是在1921年後不久的事。其實不然。事實上,離婚是六年以後的事、是1927年蔣介石宋美齡結婚時的事。據武嶺學校校長張明鎬《蔣介石在溪口》的回憶:

蔣介石於1901年娶奉化岩頭村人毛福梅為妻,1910年生子名經國。毛福梅生於1882年陽曆11月19日,比蔣介石大五歲。毛的父親毛鼎秋在岩頭村開設毛祥豐南貨號,大家都叫他“祥豐老板”,是個封建道德觀念較強的小商人。毛福梅嫁給蔣介石後,夫妻二人感情平淡,貌合神離,直到1905年,蔣到寧波文昌街陳家祠堂讀書,王氏(王太夫人)命他將毛福梅帶去伴讀,賃屋居住於植物園,照料生活。這一時期,蔣對毛福梅感情較好,雇用一個梳頭娘姨供毛氏使喚,又聘請同學林紹楷的妹妹林瑞蓮教毛福梅讀書,但時間隻有六七個月,蔣就把毛福梅送回溪口。此後蔣介石考入浙江武備學堂,再進保定軍校,又由保定軍校提拔資送留日,學習軍事,很少有回家聚居的日子。1913年以後,蔣介石在上海花天酒地,娶娘姨出身的姚冶誠為側室,從此對毛福梅更加冷淡了。毛和婆婆王氏終日以念佛度其餘生,常到雪竇寺朝山進香。該寺住持朗清和尚迎奉權貴,對她們婆媳倆大獻殷勤,特地在雪竇寺後院布置一間清靜的客房,作為憩息之所。毛福梅還出大洋八百元,修築入山亭到雪竇寺長達五華裏的崎嶇山路。她除在家宅後院布置小佛堂外,還在溪口鎮後畈田野上另造摩訶殿,作為經常念佛之所。1928年春,蔣介石與宋美齡議定婚娶,先回到溪口強迫毛福梅寫離婚筆據,不過離婚後毛仍住在蔣的老宅豐鎬房,生活由蔣供給,仍為蔣氏家屬之一員。其時蔣經國已在蘇聯留學,聞知其父遺棄生母毛氏,寫信給他母親,百般慰藉。毛氏也把全部期望寄托在蔣經國身上。1929年夏,我適在溪口武嶺學校校長任內,有一天,蔣宅用人叫我去,說是大師母(指毛氏)有請。我匆匆趕到豐鎬房,見到毛氏時,她拿出一封信給我看,說:“這封信是經國寫來的,別人看我不放心,你是校長,不會讀錯的。”(實在她已叫別人看過,因信內說到今後不再來信這一句話,她不信,認為有錯,所以叫我重讀。)我從她手中接過來一看,信中大意說:母親多年來內心的苦悶、處境的惡劣,我是非常清楚的。但我對家庭方麵是有難以想象的煩惱和憤恨。現在我決定今後不再來信,等到我學成回國,我什麼地方都不去,必定第一個先來看望母親[15]。我從頭到尾讀蔣經國的來信並加以耐心的解釋,當她聽到她的兒子今後不再來信的話時,頓時改容失色,啞然無言,含淚奪眶欲出。我隻得沒趣地告別而回。

1940年,陽曆11月2日,溪口慘遭日機轟炸。毛氏因患丹毒(流火,也稱大腳瘋)多年,雙足行動不便,當敵機向豐鎬房用機槍射擊時,她從臥房內逃出,行到後宅大牆邊,被機槍擊中要害,倒在牆邊。其時大牆適倒,瓦礫壓在她的身上,肚腸都被壓破流出,睹狀甚慘。其子蔣經國從江西趕回溪口治喪,在毛氏遇難處立一石碑,題上“以血洗血”四字。此碑於溪口淪陷時,被日本侵略軍拆去。

張明鎬這段回憶中有一錯誤,他說:“1928年春,蔣介石與宋美齡議定婚娶,先回到溪口強迫毛福梅寫離婚筆據。”事實上,這是1927年的事。蔣介石、宋美齡的婚禮,是1927年12月1日舉行的。

關於這次強迫離婚,張明鎬回憶:

毛福梅堅決不肯與蔣介石離婚,蔣介石實際上也沒有驅逐她出蔣門的意圖,隻因宋美齡非比別人,逼於形勢,不得不辦個離婚手續,使宋美齡爭得一點麵子,成為名副其實的“蔣夫人”。最後,蔣允毛離婚後仍住在溪口蔣宅,保持豐鎬房主婦的地位,才達成協議。

假戲真做,為了完成離婚的法律手續,蔣介石找人草擬一份與毛福梅共同署名的“協議離婚書”,送到奉化縣政府備案。其時奉化縣長徐之圭,是我留日時的同學。是年5月間,我到奉化有事去看他,他興奮地向我發出一陣神秘的微笑,接著對我咬耳朵說:“老張,你這次來得很巧,我給你看一件東西。”他隨即從辦公抽屜裏鄭重其事地取出一份文件遞給我。我仔細一看,原來是“蔣總司令”與毛福梅的協議離婚書。徐之圭舉起右手大拇指得意地說:“本老爺三生有幸,辦此千古大案。”我也詼諧地說:“貴老爺若主持公理,在這份協議離婚書上批個‘不準’二字,定必流芳百世,揚名千古!”徐反問:“敢問閣下長幾個腦袋?”我為之語塞,彼此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