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原注:丁依,《蔣經國傳》,香港1975年出版。
[7]原注:同注356頁[1]。
[8]原注:同注356頁[1]。
[9]原注:Eric Chou,Brian Crozier,The Man,Who Lost China,Charles Scribner’s Sons,NY 1976。
[10]原注:宋希濂,黃埔一期生,原為蔣愛將之一,1949年任國軍十四兵團司令,在川康邊境被俘,現住紐約。
[11]原注:1924年,蔣致胡漢民、汪兆銘信,有“……即如人人言弟為好色,殊不知此無聊之甚者”,同注365頁[1],第274頁。
[12]原注:董顯光著《蔣總統傳》,中華大典編印會,台北,台灣。
[13]原注:《現代支那紀錄》,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收藏。
[14]原注:Brian Crozier說陳得了博士,經唐德剛查證,不確。
[15]張明鎬《蔣介石在溪口》有這麼一段:“蔣經國生於1910年,自幼在溪口長大。九歲起,進入武山廟內武山學校讀書。武山學校為蔣姓本族所設。蔣經國在武山小學畢業後,本鄉便沒有高一級的學校可讀。這時蔣介石在廣州,正是蘇聯幫助孫中山先生進行國內革命的時候,國民黨要人紛紛派遣自己的子弟去蘇留學。1924年,蔣經國才十五歲,便被蔣介石當做政治投機的工具,遣送他去莫斯科深造,長期旅居蘇聯。直到1937年4月,由宋美齡辦理回國手續,促其回國。蔣經國在蘇聯娶俄女方良為妻,生一子名愛倫(後來的蔣孝文),這時已有三歲了。他帶著方良與愛倫離蘇歸來,住在杭州西泠飯店。當由杭州市長周象賢打電報給在溪口料理蔣介卿出殯的蔣介石。而宋美齡預知小蔣回國,早在杭州法院路蔣公館等待。蔣介石接到電報後,立即趕到杭州,在西泠飯店麵告其子於次日去拜見‘後母’宋美齡。蔣經國當然唯命是從。第二天蔣經國帶著方良和愛倫,連同行李一起載車到法院路本宅。蔣介石假作猶未見過蔣經國,笑迎其子,經國先叫其父,再呼宋美齡為母。宋這時笑逐顏開,見經國從蘇聯帶來的皮箱已舊,立即吩咐副官蔣富壽去為蔣經國夫婦購置衣履用物。蔣經國見宋後一天,又帶著妻兒趕到溪口,在豐鎬房會見闊別十三年的生母毛氏。時其娘舅毛懋卿為鄞奉長途汽車公司總經理,聞訊前來相見。毛氏見其子到來,知他已見過了宋美齡,一時悲從中來,哽咽流淚,不發一言。毛氏親兄毛懋卿更是怒不可遏,就對蔣經國拍桌大罵,責問他當初從蘇聯寫最後一封信來,是怎樣說的!你母親等待你十三年,今天你果真回來了,你就將前言忘記得幹幹淨淨,這不是比狗彘都不如嗎?罵得蔣經國無話可答。母子相對以淚洗麵。本來是久別重逢的喜事,反而鬧成一場戲劇性的悲劇了。”可見不承認宋美齡,本是老牌蔣夫人即毛夫人一家的基本立場,這一立場,在蘇聯發信的蔣經國本也有誌一同的。
[16]原注:《現代支那紀錄》,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收藏。
[17]原注:毛思誠著《民國十五年前的蔣介石先生》,1936年10月初版,台灣禁止公開出售。
[18]見董顯光自傳——《一個中國農夫的自述》(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Farmer)。
[19]見鄭彥棻:《戴季陶先生逝世前後》(《傳記文學》第三十九卷第二期)。
[20]原注:參閱丁依《蔣介石的婚姻生活》(香港《南北極》月刊);陳忠人《紀念外婆——陳潔如》(香港《百姓》第四十九期)。
[21]原注:蔣經國著《我在蘇聯的生活》,密歇根大學圖書館藏有此書。
[22]江南實非史學方麵的長才,他行文的錯誤,老是不斷,如把“民國十五年以前之蔣介石先生”誤寫成“民國十五年前的蔣介石先生”,如把“劉紀文”誤寫成“劉季文”等是,我都不一一深究了!
宋美齡和誰通奸?
蔣介石是令人厭惡的人,但按知識程度比例,有一個比他更令人厭惡的人,就是宋美齡。蔣介石沒受過良好的教育、是流氓出身,他滿腦袋不知自由民主為何物,是我們可以想象的,但宋美齡卻不然。她受過良好的西方教育,但卻也不知自由民主為何物,這就更不可原諒了。美國總統夫人埃莉諾·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說宋美齡:“她可以把民主政治說得天花亂墜,卻不知道如何過民主生活。”(She can talk beautifully about democracy,but does not know how to live democracy.)這句話說得可真入骨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