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容易接受那些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可是有的人和我們的共同語言不多,行為方式也不一樣,他們帶給我們的感覺並不是很舒服,我們沒法避開這些人,尤其是當我們試圖包容或者接受這種人時,他們不但不領情,不認可我們的好意,反而對你很排斥很無禮,讓你感覺很不舒服,這時,你該怎麼辦呢?
懂得包容的人明白出人者為高,容人者為貴。你擁有比別人更好的出身,這隻能說明你是一個幸運的人,你擁有比別人更強的能力和才幹,這隻能說明你是一個高人。可是,如果你能包容別人,你會得到更多人的擁護和尊敬,你會擁有較高的威望,得到較高的地位,這個時候,你就會成為一個貴人!
6.包容不足獲得甜美微笑
仇恨在一個人身上燃燒多久,就會把他和恨的人綁在一起多久,那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成了心中的障礙和束縛。一個懷恨在心的人總是認為自己恨得很有理,恨得公正,認為不可能恨一個他認為好的東西。但漸漸地,這恨就會把他占為己有。別以為宣泄仇恨和不屑的同時可以撇清自己。其實在惡語出口的那一刹那,被玷汙的首先是自己。
如果我們希望獲得永恒的快樂,就必須培養自己的思想,以有趣的思想和點子裝滿自己的心。
有這麼一個童話故事,主人公是一隻小貓和一隻小狗:
星期天的早上,天氣格外晴朗,一隻頑皮的小狗和一隻可愛的小貓在後院玩耍,突然聽到它們的爭吵聲,首先是小貓的叫罵聲,小狗也不甘示弱,緊緊咬住小貓的尾巴,小貓的尾巴猛地被咬斷了。
從此,這隻貓就再也沒有尾巴了,它和小狗也成了仇人,可小貓的實力實在比不過小狗,也隻能將憎恨埋藏在心裏。
幾天過後,小狗覺得很孤獨,於是很想主動去找小貓承認錯誤,可主動去找小貓,它又實在拉不下麵子,最後想到寫信的辦法。於是它趕緊拿出筆和紙,在信上歪歪扭扭地寫道:
親愛的小貓妹妹:你好!
上回的事對不起,希望我們不要為這件事太計較,我們和好吧!不要做仇人了!希望你能答應,不要生氣了!對不起……
你的朋友:小狗
這封信被小狗裝扮地十分精美,還畫了一幅漫畫。它把這封信寄出去後心裏就舒坦多了,沒幾天,回信就來了,上麵整整齊齊地寫道:
親愛的小狗哥哥:你好!那次發生的事情已經過了那麼久了,我早就忘了它,我正準備跟你寫信的,讓我們和好當初吧!相信友情是最可貴的。
你可愛的:貓
這封信寫得整整齊齊,漂漂亮亮,讓人看了愛不釋手。小狗看了這段話非常感動,小貓的這種將友情放在心上,將仇恨放在一旁的精神讓人佩服,小狗漸漸地感受到了這種友情的可貴。
以後的每個日子,你都可以聽到一片片歡笑聲--喵喵……汪汪……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類似的事情,甚至是比這更嚴重的事情。但是,隻要我們放開心中的仇恨,得到的就一定不會是痛苦與煩惱。
唐朝著名開國功臣李靖,曾任隋煬帝的郡丞,他最早發現李淵有造反圖謀天下之心,就向隋煬帝參奏揭發。李淵滅隋後想起此事,欲殺之而後快。李世民認定李靖有才,再三請求留他一命。後來,李靖馳騁疆場。攻伐征戰,安邦定國,為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宛城之戰中,大將典韋為救曹操,力戰群敵,身負重傷,悲壯地死去。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在戰鬥中喪命,他自己也被暗箭射中,敗局可謂慘不忍睹。因此他與對手張繡可以說是仇深似海。但當張繡經賈詡勸導投奔曹操時,曹操拉著他的手:不要把以前的怨隙記在心上。談笑之間泯恩仇。曹操不但沒殺張繡,反而拜他為揚武將軍,並與之結為兒女親家。張繡在曹操的感召下竭心效力,為曹操打敗袁紹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
一個人如果能夠忘記仇恨,那麼他已經具備了一種博大的胸懷,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忘記怨恨其實也是做人的一種崇高境界,它能使人生躍上更高的台階。
7.能容人才能與你共進退
人們常說: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裏可撐船。一個人的氣度可以決定他做事的風格,領導者的氣度決定他用人的風格。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不斷地和人打交道,不論是朋友還是同事,或者是客戶和競爭對手,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個性、愛好和生活方式,生長環境不同,受的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習慣也不相同,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同一個節拍,也不可能都隨順我們的心意。如果因為看不慣哪個人,就與他斷絕一切往來,那用不了多久就會成了孤家寡人了。
韓信在劉邦軍中,雖經夏侯嬰的推薦,但未受重用,僅拜為治粟都尉,即管糧餉的軍需官。後來,韓信數次與蕭何交談,蕭何發現韓信與眾不同,很欽佩他。當漢軍到南鄭時,韓信估計蕭何已數次向上反映,但劉邦仍不想用他,就一個人悄悄地逃離了漢軍。蕭何聽說此事後來不及向劉邦報告,即親自去追韓信,勸說韓信回漢。並向劉邦推薦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則留;不能用信終亡耳!
就是說,韓信是舉國無雙的將才,大王如果打算長期在漢中一帶稱王,那韓信確實是一無所用;如果真想奪取天下,除了韓信,再沒有可以與您商量軍國大事的人了。大王如果一定要向東發展,爭取天下,如能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不能用韓信,韓信終歸會另謀出路的。在蕭何再三推薦下,劉邦終於選擇了吉日良辰,沐浴齋戒,築台拜將。我們可以想一下,如果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並向劉邦力薦,則楚漢之爭鹿死誰手,實難預料。蕭何作為宰相,懂得藏拙,善於用人,才成就了一段將遇良才的佳話。
領導者用人更是如此,你有容人之量,別人才會與你共同進退。
官渡之戰前,陳琳為袁紹寫討伐曹操的檄文。陳琳才思敏捷,出手成章,文章從曹操的祖父罵起,一直罵到曹操本人,貶斥他是古今第一貪殘虐烈無道之臣。據說曹操讓手下念這篇檄文時正犯頭痛病,聽到要緊處不禁大叫,氣出一身冷汗,頭竟然不疼了。可見此文的確戳到了曹操的要害。
袁紹戰敗後,陳琳轉投曹操。曹操對這篇火力凶猛的檄文耿耿於懷,便問陳琳:你罵我就罵我吧,為何要牽累我的祖宗三代呢?陳琳的回答言簡意賅: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曹操聽了嗬嗬一笑,不再計較。
曹操知道,陳琳這樣的文人並非存心和他過不去,當年寫檄文罵他,是形勢所逼,迫不得已。所謂各為其主,既然陳琳謀食於袁紹,那主公要他幹活,理當盡心竭力。檄文就是這種情形下的產物。殺掉陳琳,雖沒有什麼明顯的負麵效應,卻也無利可圖,倒不如放他一馬,為我所用。於是他不僅沒有殺陳琳,反而還委重用。
這讓陳琳很感動,後來為曹操出了不少好主意。直到建安二十二年,中原大疫,陳琳病死。雖稱不上善終,但比起禰衡的被借刀殺掉、孔融的傾巢之覆,以及楊修的死於非命,到底幸運多了。
大凡鼠肚雞腸、睚眥必較的人都容易走極端,隻言片語也會耿耿於懷,這使得他們別說是成就大事,就連一般小事都做不好,因為人際關係實在是太差了,誰也不會願意幫助他的。
不走極端,有氣度,可以使自己贏得別人的信任,也可以使自己不受一時得失的影響,保持對人對事正確的判斷。
1974年的一天,一個中年人走進托馬斯-約翰-沃森的兒子小沃森(IBM第二任總裁)的辦公室,他瞧了一眼小沃森,便毫無顧忌地嚷道:我沒什麼盼頭了,銷售總經理的差事肯定要沒了,現在幹著沒人幹的閑差……
這個人叫伯肯斯托克,是IBM公司未來需求部的負責人。他是剛剛去世的IBM公司第二把手柯克的好友。因為柯克與小沃森是對頭,伯肯斯托克心想:柯克一死,小沃森肯定不會放過他。與其被人趕走,還不如主動辭職。伯肯斯托克知道小沃森與他的父親一樣,脾氣暴躁,也很要麵子,假若有職工敢當麵向他發火,其結果不言而喻。奇怪的是,小沃森卻顯得很平靜,臉上還有一絲笑意。
伯肯斯托克有點緊張了,不是因為害怕,而是有點納悶了。
如果你真行,不管你是在柯克手下,還是在我父親和我的手下都能成功。如果你認為我不公平,那麼你就走。否則,你就應該留下,因為這裏有許多機遇。
如果我是你,現在的選擇就是留下來。小沃森說。
伯肯斯托克詫異地問:我剛才的話你沒有聽見?
小沃森沒有回答,好像真的沒有聽見。
按正常的情況,小沃森實際上是無法忍受他的,但他在關鍵時刻,把握住了自己說話的分寸,為的是盡力挽留麵前這個人。
伯肯斯托克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促使IBM從事計算機生產方麵,伯肯斯托克的貢獻最大。當小沃森勸說老沃森及IBM其他高級負責人趕快投入計算機行業時,公司總部裏的支持者相當少,而伯肯斯托克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個。
伯肯斯托克對小沃森說:打孔機注定要被淘汰,假如我們不覺醒,盡快研製電子計算機,IBM就要滅亡了。
小沃森相信他的話是對的。小沃森聯合了伯肯斯托克的力量,為IBM立下了汗馬功勞。伯肯斯托克是幸運的,他得到了小沃森的寬容。也正是這種寬容,才造就IBM的不斷向前發展。小沃森在他的回憶中曾寫下這樣一句話:在柯克死後挽留伯肯斯托克,是我成名以來所采取的最出色的行動之一。
8.大器量帶來大回報
宰相肚裏能撐船,小不忍則亂大謀,這些都是告誡人們,非大器量、大胸懷者不能成大事。居上位者特別需要寬宥的大器量,律法不外人情,但看你怎麼解釋:法外開恩常能為自己招來死忠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