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回 明臣開城迎新主 闖王煤山送故君(3 / 3)

國楨想了想,道:“從我三事即降。”

“你說。”

“一,祖宗陵寢不可發;二,葬先帝以天子禮;三,太子二王不可害。”

李自成點點頭,“允你。”轉身指著廣場上的人對雙喜道,“去告訴他們,前朝犯官,以官第獻銀。一品必須獻銀累萬,以下必須累千。痛快獻銀者,立刻放人,聽候點用;匿銀不獻者,大刑伺侯!”

“報——”張鼐跑進來,指著門外,氣喘籲籲到,“朱家太子、朱家太子……”

李自成跳起來,“在哪?”

“來啦,他家太監帶來啦!”

兩個太監推著朱慈烺進來。李自成對著朱慈烺上下打量一番,指著倆太監對張鼐道:“賞他倆。”

張鼐一撇嘴:“賣主求榮的家夥,不死就是恩了。跟我走!”

倆人邊走邊堆著笑道:“小爺,我倆是遵旨送太子去皇後娘家,不想太子姥爺嘉定伯周奎不納,沒處去呀,就是個死啦。沒辦法,送到您這兒,沒準還能留條命呀。”

自成對朱慈烺道:“你今年多大?”

“十六歲。”

“你父何在?”

朱慈烺朗聲道:“崩於南宮。”

李自成坐回龍椅,嘴角掛笑,“你說說,你家何以失天下?”

朱慈烺昂首道:“我怎麼知道?當問百官。”

“有道理。”李自成和緩了聲音,“你父若在,我必恩養之。”

“朱慈烺恨恨道:“父皇就是誤用庸臣,才至今日!”

“哦?小小年紀也懂這個道理?”

朱慈烺瞪著李自成,“我父皇母後已死,我孑然於世,既無以求生,亦無生趣,你可速殺我,不必再問。”

自成笑道:“你無罪,我豈能枉殺。”

“那好,可否聽我一言?”

“你說。”

“一,不可驚我祖宗陵寢;二,速以禮葬我父皇母後;三,不可濫殺百姓。”

李自成大笑,“這娃有膽量,不愧是皇家崽。我封你為宋王!”

三月二十二日,李自成接報崇禎吊死在煤山。眾人由王德化領著上了煤山,尋到東坡下,見兩株老槐樹上吊著兩人,早有農軍士兵守著。高處吊著的那人,青衣布衫,披發覆麵,胸前掖著一紙。自成上前揭下打開,眾人都圍上看,見是一筆紅字:

朕執天下十七年,涼德貌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此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麵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麵,任賊分裂朕屍,官員盡可殺,毋傷百姓一人。

“賊你大,都吊吊了,還罵咱們是賊,慫球!”劉宗敏罵罵咧咧。

“這是血書。”自成道,“你們看他手,是咬破手指書的。”遂轉向王德化,“這是崇禎了?”

“是。”王德化潸然淚下。

“後麵那人是誰?”

“是提督京營、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

“倒是個忠心侍主的良心太監。”李自成轉頭問身後,“有多少這等人?”見無人回答,四下看看,遂道,“李將軍呢?”

“嗨!”劉宗敏道,“他說那個什麼天啟的老婆昨晚自盡了,就跑去了。”

剛說到這,李信跑了來。自成問:“天啟的老婆不是救回了嗎?”

“是救回了,但昨晚他趁人不備,又投繯自盡了,是抱了必死之心。”

“男人個個不行,女人倒是個個貞烈。”自成手一劃:“李將軍,你可知有多少殉主的臣子?”

李信走前一步,“我粗略問了一下,官員全家自殺不下百家,上千人;宦官自殺百人以上,戰死千人,宮女自殺三百人。”

自成點點頭,“選個好地方,將崇禎、皇後、妃嬪屍首以禮埋了,好生對待,不可作踐。”

“不如一並送往昌平,”李信道,“那裏有崇禎寵妃田貴妃墓。”

“好,就這麼辦。”

“那些陪死的官員太監也應予以安葬。”李信掏出一紙讀道,“駙馬都尉鞏永固家牆上書‘世受國恩,身不可辱’,全家**。閣臣範景文書‘雖死猶負國’,投井死。尚書倪元璐題書案頭‘身為大臣,不能報國,臣之罪也!必俟大行斂,方收吾屍’,投繯死。禦史李邦華絕筆‘堂堂丈夫,聖賢為徒。忠孝大節,矢死靡他。遭國不造,空負名謨。君恩莫報,鑒此癡愚’,自縊。太常少卿吳麟征絕筆‘身居諫垣,不能匡救,法應褫服,斂時用角巾青衣,覆以單衿,墊以布席足矣’,自縊。左庶子馬世奇遺書‘世受國恩,身居秘署,國破君亡,為人臣子份固宜死’,自縊。”

李自成頻頻點頭,“傳令:忠義之門,勿行騷擾,派兵看守。崇禎以大行皇帝禮葬,忠臣陪葬,宋王禮祭。明臣可哭臨。”

李信來到東華門外茶巷,遠遠見搭起的蘆席棚內擺著兩口柳木棺材,四個老太監立於兩側,旁邊兩個和尚在哼唧,襄陽伯李國楨、兵部主事郎成德、劉養貞泥首去幘,正撫棺慟哭,李國楨流血被麵,正舉著一紙對大順文翰院的顧君恩說:“請葬先帝成禮,請代為上達。”

顧君恩接過紙,看都不看就撕碎擲地,“爾等半屬沽名,豈是盡為舊朝廷起見,哼!”

李信近前下馬細看,隻見棺內崇禎、周後的腦後枕著土塊,遂轉過身,大聲道:“大順皇帝口諭!”一幹人都跪了,“明帝、後按大行皇帝禮殯殮,王禮祭,二子待以杞、宋之禮。”

太監宮女麵麵相覷,一個膽大的太監問道:“請問大將軍,哪位王禮祭呀?”

李信笑笑,“就是前太子。”

三月二十三日,李自成親到新築起的祭壇,見崇禎梓宮漆為大紅棺,周後梓宮漆為大黑棺。崇禎著翼善冠、袞玉袍、滲金靴,隻有二十多明臣哭臨。李自成親到祭壇四拜,竟也垂了淚,二十幾個明臣才敢哭出聲。四月初三發引,隻有太子、二王東華門送葬,二十幾個舊臣抬柩,竟無一執紼者。

國祚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