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比埃爾·布阿吉爾貝爾: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2 / 2)

價值理論

布阿吉爾貝爾並沒有提出完整的價值理論,僅是提出了對價值問題的一些看法。他雖然重視商品的物質內容,不重視商品的交換價值,但他從實際生活中看到了交換的必要性,並在研究中涉及了交換的基礎即商品的價值問題。

布阿吉爾貝爾指出,為了保持社會經濟的正常發展,各種商品必須堅持按一定比例的價格進行等價交換,否則就會引起經濟紊亂、商業停頓,使各行業蒙受極大苦難。他認為,一定比例的價格或者說等價交換的基礎就是商品生產上“必須的費用”,而“必須的費用”又是以勞動耗費為基礎的。這樣,他雖然不是自覺的,但事實上已把商品的交換歸結為勞動時間。他認為,各行、世間的購買都是依一定比例進行的,各行業勞動者是以一定比例把自己的產品分開而相互購買的,實際上也就是把他們的勞動時間劃分為一定比例來相互交換的。他進一步指出,各行業生產必須均衡發展勞動產品才有價值,否則勞動產品就會喪失價值。在這裏,他實際上是從社會勞動按一定比例分工來考察價值的。

布阿吉爾貝爾沒有提出完整的價值理論,同配第一樣他也沒有區分價值和使用價值,不了解價值的本質,但是他在研究穀物價格和其他一切商品價格的關係時,不自覺地把商品的交換價值說成是由勞動時間決定的。特別是他關於以農業為基礎的社會均衡生產理論,使他能夠在宏觀的高度把握商品的價值決定問題,把每一種商品的價值視為由社會總勞動時間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在各個特殊部門來決定的。這在政治經濟學說史上是一個極有價值的創見,是對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重要補充。他的這一思想,在西斯蒙第的勞動價值論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貨幣理論

布阿吉爾貝爾輕視貨幣,貶低金銀,甚至對貨幣持否定態度。與重商主義觀點相對立,反對積累貨幣。他認為貨幣本身不是財富,一個國家的富足不在於它擁有的貨幣多少,而在於它擁有的物品的數量。貨幣既不能吃,也不能穿,隻是交換手段。他指責貨幣的出現破壞了商品按比例交換,商人為了積累貨幣財富,既剝削買者,又剝削賣者。不等價交換是社會不平等和一切罪惡的根源。因此。他認為如果商品交換沒有困難,就可以不用貨幣,實行物物交換。布阿吉爾貝爾對貨幣的分析,批判了貨幣拜物教和資產階級的拜金主義,揭露了追求金錢而帶來的種種惡果。但是他的保存小商品生產而廢除貨幣的主張,說明他不懂貨幣的本質和貨幣產生的必然性,並且把貨幣的職能和貨幣資本的性質混同起來。在經濟政策方麵他反對國家幹預經濟生活,主張經濟自由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