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亞當·斯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體係的創立者(1 / 2)

亞當·斯密(1723—1790年)是英國工場手工業鼎盛時期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傑出代表和理論體係的創立者。1723年6月13日出生於蘇格蘭的柯卡爾迪。斯密從小勤奮好學,14歲進格拉斯哥大學學習,深受蘇格蘭哲學家F·哈奇森的自由主義思想影響,1740年畢業時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獲斯內爾獎學金,就學於牛津大學的巴利澳爾學院,直到1746年畢業。1748—1751年在愛丁堡大學講授修辭學、純文學及法學,有一個時期還兼講經濟學。大約就在這個時候,他與著名的哲學家和經濟學家D·休謨相識,並結為摯友。1751—1763年任格拉斯哥大學教授,先後講授邏輯學和道德哲學(包括神學、倫理學、法學、政治學;政治學中又包括政治經濟學),並曾一度兼任副校長等職。在此期間,還積極參加經濟學、文學、哲學等各種社會學術活動,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1759年發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論》。1762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764年2月辭去教授職務,轉任年輕的巴克勒公爵的私人教師,陪同他去歐洲大陸旅行近三年。此間,在瑞士和巴黎見過F·M·伏爾泰、C·A·愛爾維修、J·R·達朗培爾、F·魁奈、A·R·J·杜爾哥等許多名流學者,同時開始著手他的政治經濟學巨著的寫作。1766年10月返回英國,1767年當選為倫敦皇家學會會員。他回國後,因從巴克勒公爵那裏獲得每年300英鎊的養老金,得以在家鄉閉門寫作。經過10年的努力,1776年3月出版了自己的主要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此書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係,集中體現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博得了資產階級的普遍讚揚,斯密的名聲也隨之大振,以至英國政府首相小彼得都拜他為師,後來資產階級學者也把他當做政治經濟學之父來推崇。

1778年,斯密被任命為海關稅務專員,定居於愛丁堡,並繼續研究和寫作。1787年11月和1788年11月又兩次當選為格拉斯哥大學名譽校長(每次任期一年),1790年7月17日去世。

斯密一生寫過十幾種有關社會科學的著作,但生前隻出版《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兩部,其餘書稿大都在他臨終前由他一再敦促其摯友焚毀了。他去世後,由後人給他編輯或整理出版的著作有:《哲學論文集》(1795)、《亞當·斯密關於法律、警察、歲入及軍備的演講》(1896)、《亞當·斯密論美國革命》(1933)、《1762—1763,格拉斯哥大學任教時有關修辭學和文學演講稿》(1963)、《亞當·斯密著作和通信集》(六卷本)(1975—1980)。

斯密的體係把人性論、法律與政治理論、獨特形式的自然神學論與狹義的經濟思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其中,他的經濟理論又牢固地置於倫理哲學與曆史的框架之中。他在《道德情操論》中所闡述的人性觀和社會秩序觀,構成了其中經濟學的社會哲學基礎。

在斯密看來,人類的行為是由六種自然的動機所推動的:自發、同情、追求自由的欲望、正義感、勞動習慣和交換傾向。這些動機經過各種社會機製的細致平衡,會使一個人的利益不至於其兵他人的出現強烈地對立,由此而產生的自利行動必然在個人的利益追求中考慮到其他人的利益。由於深信人類動機的自然平衡和對自然秩序的信仰,斯密提出了他的著名論斷:每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時,都會“被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著去達到並非出於其本意的目的”。他的經濟學理論正是以這種基本觀點為基礎而對經濟過程做出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