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約翰·希克斯:動態一般均衡論的創立者(1 / 2)

約翰·理查德·希克斯1904年誕生於英格蘭中部的埃房河畔。他對經濟學理論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建立起了自己的體係,在均衡論和福利經濟學方麵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利息理論、積累理論、經濟周期理論和貨幣理論方麵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鑒於希克斯在動態的一般均衡和福利經濟學方麵開創性的程度的成就。鑒於希克斯在動態的一般均衡和福利經濟學方麵開創性的研究,他於197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希克斯的主要著作有《工資理論》(1932)、《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價值與資本》(1939)、《社會結構》(1942)、《景氣循環理論》(1950)等。

少年時代的希克斯沉默寡言,善於思考,在啟蒙老師循循善誘之下,養成了注意觀察、勤學好問的良好習慣。

大學畢業後,希克斯當上了倫敦經濟學院的助教,1926年,他被提升為講師。他一麵教學,一麵博覽群書,準備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並嚴密地注視著經濟學的發展動態,以便選擇最有前途的科研課題。經過五年的努力,希克斯通過了牛津大學的經濟學碩士學位的考試。翌年,由於希克斯的長篇論文《工資理論》對當時盛行的邊際生產力學說做了精辟的論述,並提出了迄今仍被普遍使用的經濟分析工具——“代替彈性”學說,因而轟動一時,榮獲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在倫敦經濟學院派的領袖、他的導師羅賓斯教授的提名下,希克斯又被晉升為經濟學副教授。

從1934年10月9日開始,接連幾個星期,在星期二的下午五點至六點,他以《資本與利息》為題進行了十次專題講演。聽課的人擠滿了課堂和走廊。青年學生渴望開闊眼界,中年人想從中得到借鑒,上了年紀的人想借此機會使自己的學術思想獲得新的血漿。這次的講稿就是他的另一名著《資本的純粹理論》的雛形。

1935年,希克斯雙喜臨門,他首先接到英國劍橋大學要他擔任政治經濟學教授的邀請,接著與世界經濟學者和財政問題專家厄修拉·K·韋伯小姐結為伉儷。這位女學者在科研道路上曾多次與希克斯合作,共同的事業構成了他們愛情的堅實基礎。

1936年,正當希克斯探究新理論之際,身居英國內閣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約翰·梅裏德·凱恩斯以反馬歇爾主義的姿態發表了他最有影響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以下文中簡稱通論),在經濟學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凱恩斯是劍橋學派的創始人、新古典經濟學的開拓者阿弗裏德·馬歇爾教授的得意門生。他的舉動使正在追隨馬歇爾的希克斯迷惑不解。此時,他以英國人特有的穩重,冷靜地注視著輿論界的評述,並對凱恩斯思想體係進行係統的研究。他在《經濟學季刊》(1936年版)的評論專欄裏和《經濟統計學評論》(1937年版)雜誌上分別發表了題為《凱恩斯先生的就業理論》、《凱恩斯先生和經典學派》的論文,在肯定凱恩斯理論中合理成分的同時,注意吸收反凱恩斯的倫敦經濟學院派的精髓,加以消化,形成自己的觀點。

20世紀3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希克斯在學術上成功地做了兩件大事,即對經濟學理論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建立起他自己的理論體係,在均衡論和福利經濟學兩方麵做出了貢獻。

希克斯摒棄了效用基數論,在效用序數論的基礎上建立起新的均衡理論。他著重於各因素之間相互關係的研究,采用數學聯立方程組,用數學模型分析整個經濟體係的均衡。這一研究為以後的一般均衡論製定了精確的數學公式,後來又被美國經濟學者阿羅所發展。

希克斯還把上述研究成果推進到動態與靜態均衡的體係中,並做了進一步的探討。建立起希克斯式的動態一般均衡論。這一理論既與劍橋學派、洛桑學派有著密切聯係,又有著很大差別,他在這方麵的研究成果集中體現在1939年出版的名著《價值與資本》一書中。

1959年,希克斯將自己20年來對於世界經濟問題的13篇文章彙集在一起,出版了《世界經濟論》一書。這本書的跋可說是他對福利經濟學的宣言。該書與1939年問世的《新福利經濟學基礎》構成了他的福利經濟學的思想體係。

希克斯在對理論問題進行探討的同時,仍未忘掉教學的本職。1942年,他將經濟學入門《社會結構》一書,獻給有誌研究經濟學的青年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