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斯德學院所取得的諸多項偉大成就中,巴斯德隻活著看到了第一項。1894年,即巴斯德辭世的前一年,魯克斯已製戍了白喉抗菌素,他把兒童醫院的白喉病人分成兩組,對一組采取了當時醫生們可能采取的最好醫療措施——但不使用抗菌素,對另一組采用了他的新療法,,結果,接受常規治療的520個病兒死亡率高達60%,而接受魯克斯的抗菌素治療的488個病兒死亡率隻有25%。征服這種可怕的死症的大門終於打開了。
多年以來,他那特有的發型和炯炯有神的目光已成為人們所熟識的一個標誌,吸引無數後來者勇攀高峰。正是他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
現代科學革命的巨擘
——美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阿爾貝特·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生於德國瓦敦堡州多瑙河畔的烏爾姆,祖籍猶太人,父親是一位工程師,母親是一位富裕糧商的女兒。
大多數孩子在1歲左右開始咿呀學語,可愛因斯坦3歲之前總是一聲不吭。小夥伴們邀他一起玩,他總是轉身躲開。然而從小時候起,他的腦袋裏經常有一些別人所不注意的問題。愛因斯坦長到5歲的時候,有一天,爸爸送給他一個羅盤。“真怪呀!”愛因斯坦眨巴著眼睛,喃喃地說:“為什麼指針的紅端總是指向北方呢?”這件撥動愛因斯坦好奇心的小事,甚至在許多年以後,仍為他津津有味地回憶。
1889年,愛因斯坦升到呂特普爾德中學。遇到老師提問,愛因斯坦還是反應遲鈍。他平時不愛交際,惟恐說錯了話傷害人。後來他的舅舅凱撒喚起了他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愛因斯坦12歲時對數學產生了更為濃厚的興趣。他又關心到了宇宙,光是如何運動的?為什麼電能做功?牛頓的引力定律對嗎?
13歲的時候,愛因斯坦閱讀和思考的科學資料,一般成年人也難以讀懂。他懂得的越多,對那些人們已經認定的概念就越加懷疑。他開始對科學家們用來解釋宇宙原理的某些定律提出質疑。他對老師也產生了懷疑,除非老師能證明他們說的是真的,否則他絕不相信。1896年,愛因斯坦進入了蘇黎士的理工學院。他經常逃課自修,然後再借同學的課堂筆記;而一旦他去上課,老師總無法回答他的發問,而且顯然不如他懂得多。
1900年春季畢業後,他成為瑞士公民,做了兩個月數學教師,以後曾擔任伯爾尼的瑞土專利局檢查員。在伯爾尼的最初三年裏,他同兩個青年朋友經常晚上在一起學習、討論各家哲學著作,談論哲學和科學的各種問題。數年來,相對論一直困惑著他,這是一個涉及到光的領域。隻有那些具有非凡想像力的人才能想到狹義相對論,也隻有愛因斯坦能夠證明它。
愛因斯坦假設光由一個個量子組成(這些量子後來稱為光子),對光的理論進行了革命。日常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兩個物體相互間運動的速度,可以通過它們各自對第三個物體(參照物)相對的速度簡單相加減得出,這是經典的牛頓力學的基礎。愛因斯坦卻指出:光是個例外。一個觀測者,無論向什麼方向,相對於何種參照物,以多大速度運動,他觀測到的真空中的光速都是約30萬公裏/秒。簡而言之,光速是相對於觀測者的,不相對於別的參照物。如此一來,就保證了無論以何物為參照物,一切牽涉到光速的物理定律形式是不變的。狹義相對論最出色的成果之一是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聯係,著名的關係式E=mc2成為打開核能源理論的金鑰匙。
1914年4月愛因斯坦全家遷居德國,普魯士科學院給他一個席位,讓他繼續進行科學研究。1916年,他又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其核心假設是:把引力看作時空連續上由於質量的存在而引起的一種彎曲場。由此,他預言,日全食時人們可以觀測到星光經過太陽時,將發生偏斜。1917年,他又提出了一個有限無邊的宇宙模型。論文印發後,有些科學家大肆嘲諷說,那是一個無知的專利局的小職員的胡言亂語。其他人對愛因斯坦的發現也不屑一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