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科學篇(5)(2 / 3)

愛因斯坦是個和平主義者,他反對第一次世界大戰,致力於和平,而他所敬重的科學家卻在他眼皮底下製造殺人武器,他為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內疚。為了排遣他的負罪感,他把自己深深埋人物理學中,1918年竟寫出了十多篇新的論文。他起草了一份反戰宣言甚至參加了一個地下反戰組織,結果德國同胞都認為他是個叛徒。

1919年9月27日,愛因斯坦收到正式的電報通知,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等在日食觀測中證實了愛因斯坦關於引力場使光偏斜的預言。愛因斯坦的新發現傳遍了世界,每個人都在談論相對論,對物理學一無所知的人們也愛上了他,愛因斯坦一夜之間成了公眾人物。此後他為和平所花的時間不少於他的科研時間。他是猶太人,猶太人正在遭難,愛因斯坦更認為在他有生之年,建立自己的家園是整個猶太人生死攸關的大事。他去美國為猶太教育募集了一筆巨款。他在英國的講演,的確彌補了德國和英國科學家之間的裂痕。為呼籲和平,他甚至建立了一個反戰基金會。然而他仍鍾愛科研,他能數月之久,在小閣樓裏苦思統一場理論。1922午,他被授予上一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孕育著對英、法的巨大民族仇恨。愛因斯坦宣傳和平,自然成了極端民族分子的眼中釘、肉中刺。他主張和平的好友、外交部長拉森諾被一個德國右翼組織暗殺了。幾個星期後,愛因斯坦聽說他也被列入了暗殺名單。為此,他不得不去東亞旅行。

1929年末將至,愛因斯坦再次應邀出國發表和平演說。他肯定,雖然歐洲表麵上安靜,但大多數國家正在秘密擴充軍備。在德國,希特勒的納粹黨贏得了支持。1933年,在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後不久,愛因斯坦放棄了德國國籍,離開了他的祖國。同年3月,愛因斯坦看到報紙上的消息,德國納粹衝鋒隊洗劫了他的家,沒有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他們便把財產搶走了;他們還提走了他銀行賬戶裏的錢,這樣錢就不會被他用於“反叛的目的”。

偉大的丹麥原子物理學家玻爾在1939年告訴愛因斯坦,德國難民物理學家邁特納業已分裂了鈾原子。這意味著將發明一種新式武器——原子彈。愛因斯坦被同事們說服寫信給羅斯福總統,力勸美國密切注視“原子彈”,如有必要,應采取緊急措施進行“原子彈研究”。這一建議標誌著曼哈頓計劃的開始。

羅斯福總統向他保證,如果原子彈爆炸成功,絕不會用它來殺人,在某個荒地爆炸原子彈隻是為了炫耀它的殺傷力。但是羅斯福去世了,杜魯門成了總統。1945年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三天後,又在長崎投下一顆,多達十二萬之眾的日本男人、婦女和兒童死於非命。他立即和一些科學家聯合起來呼籲禁止使用原子彈,他特別緊急地呼籲建立由美、英、俄起草憲章的世界政府。愛因斯坦的名字再一次呈現於各種報紙上。在公眾的眼中,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已化身為世界公民愛因斯坦,他成為一個在晚年從事於竭力為世界謀求和平的和藹可親的“崇高老人”。但他在科學研究中遇到了窘境,1950年,他的統一場論新版本的發表證明了這一點,這是一篇非常細致的數學論文,但多數物理學家立刻很有禮貌地評論它是站不住腳的。

1952年,以色列第一任總統魏茨曼去世以後,人們紛紛議論說,愛因斯坦將要接任共和國總統。以色列駐美大使打來了電話,說出了想提名愛因斯坦為以色列共和國總統候選人的想法。但愛因斯坦不為所動,婉言謝絕了大使的請求,他說:“大使先生,我這樣的人當不了總統。”

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醫院病床的睡眠中去世。享年76歲。在他桌上,放著一份未寫完的慶祝以色列獨立日的賀詞,愛因斯坦曾說:“政治是為眼前的,一個方程才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