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經濟篇(4)(3 / 3)

屋漏又逢連夜雨,1948年公司所在的辦公地點開始全麵修理,公司連個立足之地也沒有了。後來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一所便宜的破舊小木屋,把公司安頓下來。每逢雨天,“新居”的屋頂便漏雨不止,職員們不得不在桌上支起雨傘工作。由於飽受雨水之苦,隻好在這個破舊的房子裏再搭上一個小屋,以防漏雨。一些親戚來看望盛田,看到工廠這副寒酸樣,不禁大為吃驚,一時間,關於盛田窮困、沒落的說法也流傳開來。

可喜的是,盛田的父親對公司的未來堅信不疑,從不逼債。但靠借債度日總不是長久之計,而出路隻有一條,那就是早日拿出自己的拳頭產品,打人市場,在競爭中求生存,在拚搏中求發展。

1949年的一天,井深大前往日本廣播公司辦事,偶然看到一架美國生產的磁帶錄音機,當時,此物在日本還鮮為人知。盛田、井深馬上意識到這種新玩藝的巨大潛能,急忙買下了專利。昭夫和井深對製作磁帶錄音機的機械部分和電氣係統是有把握的,但對磁帶沒有信心。如果隻做錄音機,就等於把大好的生意拱手讓給別人。

他們沒有被困難嚇住,而是積極幹了起來。首先磁帶的難題就是要搞到生產帶基的材料。由於戰亂,日本沒有塑料,隻有玻璃紙,可它又不能擔當此任,經過反複實驗,他們終於研製了一種很薄而且很平滑的牛皮紙做帶基,經過手工製造,他們於1952年終於推出了新產品——錄音機和錄音磁帶。

當磁帶錄音機風行日本時,盛田又盤算著另外一種新產品了。1954年1月,他們用了28萬美元購買了美國的晶體管生產專利。經過艱苦的鑽研,他們終於生產出可以放在收音機裏使用的晶體管,緊接著他們又生產出使整架收音機的體積縮小到能裝進口袋的袖珍收音機,這是世界上第一台袖珍晶體管收音機,比日本國內的其他同行們早了兩年。後來,公司又開發出單槍三束彩電、家用錄像機、立體聲單放機等產品。盛田永不認輸的性格使得索尼公司以新產品不斷贏得了市場,索尼公司也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

1989年索尼公司花了23億美元買下了美國的三星電影製片廠和哥倫比亞電影製片廠,此舉在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1992年2月20日,合眾國際社發表了一條消息:索尼公司的兩個電影製片廠在第64屆奧斯卡獎的提名中名列前茅,共獲得36項提名,約占提名總數的1/3。今天,索尼公司已成為世界電影業的三大巨人之一。

盛田昭夫作為一個領導,在經營管理上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即企業就是家庭。為此,他把重點放在人的培育上,真心實意地關心培養企業的工作人員,用一種親切感對待工人,與他們保持一種健康的關係。盛田還曾寫過一本非常暢銷的書——《學曆無用論》,他斥責了日本流行的以上過哪所大學來評價一個人的做法。隻有不拘一格,才能造成一種人才上的良性循環。

盛田作為一個人,也是極富人情味的,不僅關心妻子兒女的生活,也非常關懷企業的每一個成員。有一個名叫香川的夏威夷第二代日本移民,多年來一直擔任索尼的聯係人,他在長島的一次車禍中顱骨骨折。盛田為此每天都要從東京打電話兩三次向夏威夷的香川家了解其傷勢,仿佛香川是他的家裏人。盛田曾說:“索尼在它的經營方麵機動靈活,因為組織這些工作靠的是動能而不是勢能。”職工的動能就是從這個大家庭的愛轉化而來的。

縱觀索尼三十多年的發展史,它的路是成功的。它從未錯誤地預測過市場,而且總是以開拓者的精神,率先滿足消費者,向人類奉獻了許許多多新穎奇特的電器產品。如今的索尼已擁有4萬名雇員,年銷售額高達50億美元,產品行銷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共銷售一萬多種聲像器材。

在將來,索尼依靠自身技術優勢和銳意創新的精神,必將推出更多產品,為人類文明做出更大貢獻。而這一切都與一個叫盛田昭夫的人有關。

盛田1953年首次出國考察時就發現,公司的全稱“東京通信工業公司”既拗口,叉不適合標在商品上,人們不得不簡稱它為“東通工”。一個偶然的機會,盛田看到了拉丁文“SONUS”(“聲一詞,感到它與公司從事的行業有關,同時盛田與井深大都喜歡“SONNY”(“聰明可愛的男孩”)一詞,隻是該詞與日文發音Sohn-nee諧音,而Solm—nee的意思卻是“賠錢”,,有一天他突然來了是感,為什麼不去掉一個字母,就叫“SONY”呢?這個新名稱用任何語言讀起來都很響亮,又很容易被記住,還帶有“聲音”的內涵。於是東京通信工業公司便改名為索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