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鬥士篇(2)(2 / 3)

火把已把幹樹枝燃著。52歲的偉大思想家鎮定自若,視死如歸。這時,千萬隻眼睛都注視到一點,人們看到一根長長的杆子把耶穌受難的十字架向他麵前伸了過來。這是對死者例行的最後考驗。看他在生命最後一息對上帝的態度。如果吻它,則意味著和解、最終悔悟和投降,但是錚錚鐵骨、正氣浩然的布魯諾,輕蔑而憤慨地把臉扭到另一方向。

火勢越來越旺,圍觀的人群淚流滿麵,在胸前不停地畫十字,默默地祈禱著……

雖然劊子手們把布魯諾的骨灰拋撒到台伯河中,以防人民紀念這位為真理、為科學而獻身的偉大思想家。然而,他的不朽精神和浩然正氣世代永存。布魯諾犧牲後289年,羅馬教廷不得不公開為布魯諾平反。1889年,意大利人民在他英勇就義的羅馬鮮花廣場,建起了一座布魯諾紀念銅像,在台座上鏤刻著的獻詞是:

獻給焦爾達·布魯諾——他所預見到的時代的人們!

布魯諾以其大無畏的反叛精神在科學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雖然他英勇獻出生命已經有四百年了‘,殺害布魯諾的一小播劊子手早已進人墳墓;宗教裁判所也早已為曆史大潮衝得無影無蹤,但是布魯諾的精神卻永垂不朽。他的一生不屈不撓地宣傳唯物論,批判經院哲學和神學,對於科學宇宙觀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當然由於受到時代的限製,他的唯物論也帶有神學的色彩。但是,布魯諾的一生在科學史上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特別是他的死,在科學史上所留下的創傷,是人們所永遠也不會忘記的。他為真理而鬥爭的不屈不撓精神,為後人所景仰。他的死也說明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是在怎樣殘酷的鬥爭中,才逐步取得勝利的。

被教會迫害致死的不止布魯諾這樣的叛逆者。16世紀上半葉,英國宗教學者、改革家廷得爾翻譯出版了《聖經》英譯本。廷得爾用淺近易懂的英語翻譯《聖經》.目的是讓農家的孩子也看得懂,可是觸怒了教會,被指為侵犯教會保衛和詮釋≮聖經》的權利。那時拉丁文和希臘文的《聖經》,隻有學者才看得懂,而幾乎所有學者都是教士。1524年,廷得爾逃往歐洲大陸躲避迫害。後來移居荷蘭,又刊行了部分《舊約》與修訂《新約》英譯本。1535年,被安特衛普官方以異端罪拘捕下獄。在第二年進行審訊,栽定罪名成立,被判在火刑柱上吊死,然後焚屍。臨刑時廷得爾說:“主啊,打開英王的眼睛吧!”

一場高燒將她拋擲黑暗的穀底.一位教師領她走向光明的路口.扶此她以刻苦與聰慧書寫塵世傳奇。提起她的名字.人們就想到希望。

盲女不盲

——美國作家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於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的小鎮特斯康比亞。她本來是一個發育健全的嬰兒。到一歲零七個月時,因病發了“一次高燒”,病情十分危急。然而,高燒來得猛退得也快。不久,母親在給海倫洗澡時發現,孩子的眼睛老是睜著,便抱她去找眼科醫生。醫生告訴她海倫已經雙目失明。接著,母親又發現海倫對鈴聲毫無反應,這才知道她也已經成了聾子。3歲那年,海倫由於盲聾而不可避免地成了啞巴。她在一年半時間裏學得的那些咿呀兒語也已忘得一幹二淨。

後來,海倫被送到了豪博士的繼任者邁克爾·阿納格諾斯那裏。邁克爾介紹一位剛剛畢業的愛爾蘭姑娘做海倫的家庭教師。這位姑娘就是安妮·薩利文。在以後的半個世紀裏,她和海倫·凱勒成了形影不離的夥伴。

安妮·薩利文一到亞拉巴馬,立即就被海倫·凱勒那聰明可愛的樣子吸引住了。她剛從馬車上下來,海倫一下子向她撲去,用手撫摸著她的衣服和臉頰。海倫還試圖打開安妮的手提包,接著又在台階上表演一番,凱勒太太阻止了她。薩利文小姐給她一個布娃娃,這是珀金斯學院的孩子們特地送給海倫的。海倫玩了幾次布娃娃之後,薩利文小姐就在她的手掌上拚寫“布娃娃”一詞d—o-l-l。海倫一下子被這個陌生人的舉止折服了。她試著模仿安妮手指的動作。這是薩利文小姐對海倫進行的第一次有意識的教學活動。

一段時間後,薩利文發現,海倫已經會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了。如果她想要冰激淩,她就扳動想像中的電冰箱拉手;想吃麵包和奶油,她就做一番切和抹的動作;她做一個擺杯子的動作,以表示她的父親也在坐;她搖晃著新買的布娃娃,並用手輕輕地拍著,嘴裏重複發出一種單調的催眠曲似的聲音。這一時期,她還在學習用盲文拚寫單詞——“別針”、“帽子”、“杯子”以及“坐”、“立”、“走”等等。

兩星期之後,海倫麵前終於出現了曙光。這一天,薩利文帶她到抽水房打水。當水流進杯子裏、濺到她的右手上時,這孩子就在左手上拚寫“w—a—t—e—r”(水)。當涼水灑到手上時她競突然聯想到“水”字,這似乎使她大吃一驚。她把杯子丟到地上,呆呆地站在那裏。返回住室的路上,海倫欣喜若狂。一邊走,一邊撫摸途中的一切東西。很顯然,她是在思索它們的名字:土地、棚架、灌木叢、水泵——現在她才知道,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名字。在短短的幾個小時裏,她又記住了三十多個單詞。從此,她學習的速度加快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到第三個月月底,海倫已經學會了四百個單詞和許多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