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一傳說有鼻子有眼,但是有三個明顯的漏洞:
一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錄》裏麵査不到錢學森;
二是從未見到錢學森佩中將肩章或者領章的照片;
三是在《毛澤東傳》《毛澤東年譜》《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以及《周恩來傳》《周恩來年譜》中,沒有査到相關的記錄。
錢學絞子錢永剛教授告訴筆者,這純屬訛傳,他說:“造謠都造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頭上去了!”
錢學森本人也曾經對秘書塗元季說過:“這是誤傳錢學森是在1970年6月12日出任國防科委副主任時入伍的。從那時起,錢學森才穿上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在此之前,錢學森還沒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籍,怎麼可能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
關於錢學森本人否認曾經被授予中將軍銜一事,韋錫新給筆者寄來他的文章,講得最為清楚。錢學森稱,關於他被授予中將軍銜是“小道消息”,不要相信:
1985年11月7日,我和中國未來研究會的王建新同誌,來到錢學森辦公室彙報工作。當時,錢老除擔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外,還擔任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未來研究會顧問等職務。在他的辦公室裏,我當麵問他回國後是否被授予軍銜一事,錢學森直截了當地說:“我回國後沒有被授予軍銜。在(國防部)笫五研究院工作時,我這個院長沒有穿過軍裝,後來調到國防科委,穿上軍裝,已取消軍銜製了。”我又問,有次您去蘇聯訪問,為了便於工作,被授予中將軍銜,有這回事嗎?錢學森說,根本沒這回事,我是和聶榮臻元帥一起去的。最後錢學森對我說,不要輕信小道消息。
錢老講這些事情時,在場的有我和王建新兩個人。如今王建新可以證明。
當時,錢學森作為中國政府工業代表團的成員訪問蘇聯,蘇聯方麵對他格外注意,因為蘇聯方麵知道錢學森的學識和閱曆,知道1945年錢學森曾經作為美國國防部科學谘詢團上校,考察了德國的導彈基地,審訊了德國導彈專家。錢學森是代表團中唯一的資深火箭導彈專家。當時的蘇聯導彈尚處於仿製德國導彈的階段。正因為這樣,在參觀蘇聯導彈基地的時候,蘇聯方麵總是請錢學森去給大學作講座,或者安排與蘇聯科學家見麵。蘇聯方麵對錢學森解釋說,“那些導彈你在德國、美國都看過,不值得去參觀,對於曾經擔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的你,不值得費時去參觀那些不屑一顧的東西。”
在訪蘇期間,蘇聯科學院邀請錢學森作講座。錢學森就工程控製論作了講座,因為一年前他的著作《工程控製論》俄文版剛在蘇聯出版。錢學森對於工程控製論的見解,引起蘇聯科學家們的莫大興趣。
聶榮臻和錢學森考慮到蘇聯方麵願意提供關於研製導彈的有限技術幫助,決定中國導彈研製工作采取這樣的步驟:先仿製,後改進,再自行設計。
手心上的神機妙算
1958年1月5日,錢學森突然接到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的一個緊急任務,要求他作為中國的專家,協助尋找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的殘骸。
“斯普特尼克1號”自從1957年10月4日發射成功後,在太空運行了22天,由於衛星上的電池電能耗盡(那時候還沒有配備太陽能電池),失去了工作能力。“斯普特尼克1號”圍繞地球運轉了六千萬公裏,於1958年1月4日從太空向地球墜落。
在“斯普特尼克1號”墜落時,蘇聯駐中國大使館緊急通知中國政府,宣稱“斯普特尼克1號”墜落的地點很可能在東亞,其中落在中國領土上的可能性最大。對於蘇聯來說,“斯普特尼克1號”不論是進入大氣層之後燒焦或者是墜落地麵時撞成一團碎片,殘骸都極具科學研究的價值,因為這畢竟是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當時,中蘇關係良好,中國政府理所當然答應盡力幫助蘇聯尋找“斯普特尼克1號”殘骸。這一緊急而又特殊的尋找任務,交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參謀部當即把這一緊急情報通報各軍區,逐級下達。與此同時,總參謀部也通報國防部第五研究院,請錢學森院長關注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