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永剛還說:
父親看書看到最後一天,一直到入院前幾個小時都在看報紙,看文件。那天晚上出現嘔吐症狀後,他雖然還能說話,但精神狀態變差了,到醫院後處於休克狀態。
趙聚春醫生回憶說,錢學森故後,301醫院有人提議對遺體進行解剖,以査明死因。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領導得知,說道:“饒了我們的大科學家吧!”因為在總裝備部領導看來,錢學森死於年老體衰,瓜熟蒂落,死因是明擺著的,不必再査了。
錢學森是堅強的人。在晚年,錢學森被“雙側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鎖在輪椅上,被“腰椎楔形骨折”鎖在病床上,即便如此,他仍以一顆不停思索的腦袋,以頑強的意誌力,關注著國家的命運,關注著時代的步伐。正因為這樣,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向溫家寶總理發出了震撼教育界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錢學森病逝之後3小時,2009年10月31日上午11時,新華社發布了新聞:“我國科學巨星錢學森今天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消息傳出,全國震驚。深秋的北京滿地落葉。眾多北京市民湧向北京的航天大院,悼念這位中國的科學巨星。人們驚訝地發現,錢學森從I960年10月搬到這裏,49年過去,依然住在這幢早已陳舊的老式公寓裏。
錢永剛說對於父親的離去,我有兩個意外:一是沒想到,父親走得這麼突然,我們這些年積累的應對疾病的經驗用不上了;二是沒想到,有這麼多人來家裏吊唁,讓我很感動。前兩天下雪,我們在外麵搭了個4間大棚,放大家送來的花圈,原以為4間怎麼都夠用了,沒想到1天半就放滿了。”
在前往錢學森家靈堂悼念的人群中,40位排著整齊隊伍的中學生格外醒目。他們是北京海澱實驗中學“錢學森班”的代表。這所中學出於對錢學森的敬仰和深情,早在2005年就建立了以錢學森名字命名的班級。錢學森的精神激勵著中國的年輕一代。“錢學森班”的一位同學在悼念時說:“錢爺爺的離開讓我們感到非常悲痛,雖然我從沒有見過錢爺爺,但他的精神始終激勵著我成長,從跨進‘錢學森班’的那一刻起,我就暗下決心要努力學習,將來像錢爺爺一樣報效祖國。”
2009年11月6日上午,錢學森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等全部到齊,前往八寶山送別錢學森。
錢學森的校友、前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以及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也趕往八寶山吊唁。上萬民眾自發來到八寶山,為錢學森送最後一程。
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錢永健說:“獲知伯父錢學森去世的消息後,我們全家人都十分悲傷。但由於預先的工作安排難以改變,所以今天不能來北京參加伯父的追悼會,為此承感到很難過。”雖然出生在美國的他未曾與伯父錢學森謀麵,但他對自己的這位科學家伯父非常感興趣,伯父的諸多成就和事跡,他都十分了解,更深刻地意識到錢學森對整個中國的重要性。
錢永健的兄長、美國科學院院士錢永佑寫長文表達追思。
錢永佑說:
“由於一些外在的因素,當時我和我的家人離開了中國,但一直以來,我們都跟國內的親人保持著很好的聯係。”
“跟世界上很多人一樣,我和我的兄弟們都十分崇拜我的伯父,尤其是他的科學成就和不重名利的高貴品格。”
“即使在他晚年的時候,他的思維都非常敏捷。我曾經也通過他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朋友轉達過對他的問候,他非常宮從”
“我的伯父一家都十分友善,對我們全家都很好。我女兒錢向民現在在中國,我伯父一家一直都很照顧她。”
“我母親說,‘二戰’後,伯祖父(錢學森的父親)作為家中的大家長為整個家族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由於伯袓父的鼎力協助,我才能和母親一道從中國趕去美國與父親團聚。而在母親和我去了美國後,伯袓父還代我們照顧家鄉的奶奶,這讓我們十分感動。所以,我們兄弟都十分感激伯父一家,他們所做的一切都對我們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