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和萊布尼茨關於發明微積分優先權的爭論。在數學史上造成了一些消極的影響。它在英國和歐洲大陸數學家之間造成了一種屏障。一般說來,英國的數學家在整個18世紀裏一直沿用牛頓的流數術記法:而另一方麵,萊布尼茨的記法主要為法國和德國的數學家所使用。當然也不是絕對如此。學術界的這種狀況,給雙方都帶來了損害,特別是對英國那一派的數學家們。顯然,這種脫離數學發展的真正潮流的傾向,使英國數學家落後於歐洲大陸的數學家。直到1812年,劍橋大學的一些年輕的數學家建立了一個“分析學會”,主張在英國也應推廣萊布尼茨的微積分法。但是對於牛頓模式的物理學結構,直到19世紀末,人們還是堅信不移的。

(三)黃昏歲月

牛頓在世的最後幾年中,國內外各界的人士都向他表示尊敬和讚賞,在宮廷中他也備受寵信,直到80歲高齡以前,他一直沒有患什麼嚴重的疾病。雖然有些發胖,但仍然麵色健康、精神矍鑠。雖然已白發如銀,但仍不需要戴眼鏡,而且思想仍然敏捷活躍。到1722年,牛頓80歲時,他才開始患老年病症。先是膽結石,後是肺炎,腳部風濕痛。病痛開始折磨這位古稀的老人。朋友們為他在肯辛頓安排了新居,醫生也勸他搬到那裏去換換環境,空氣又新鮮。這時,牛頓感到自己年邁體衰,必須辭去造幣局局長的職務,但還繼續擔任皇家學會的會長。而在主持會議時,他有時就坐在主席的位子上睡著了。但他還是抓緊時間在助手的協助下,出版了《原理》第三版。助手是青年醫生亨利·彭伯頓,他盡管對數學懂得不多,還是出色地掌握了這些難懂的資料。牛頓盡管已有80歲高齡了,還是努力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他懇請當時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台長哈雷提供1680年發現的那顆著名彗星的詳細資料。此外,牛頓還想完成他那部長期編寫的神學史著作。但是病情越來越重,他已經力不從心了。

1727年2月28日,牛頓覺得身體還挺好,就去倫敦主持了皇家學會3月2日的會議。但是,3月4日回來時,就病倒了。病床上還能與朋友交談。3月15日,好像有點恢複元氣,但已是回光返照了。3月18日,牛頓進入了昏迷狀態。1727年3月20日,黎明之前,牛頓在昏睡中與世長辭,享年85歲。

牛頓死後也得到了最高的榮譽。3月28日,牛頓的遺體,以國葬禮隆重地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內。英國的王公大臣、文人學者紛紛前來吊唁致哀。他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獲得國葬的自然科學家。他安葬的墓地,安睡著英國曆史上著名的藝術家、學者、政治家、元帥和海軍上將,牛頓的老師和朋友巴羅教授也安睡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