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培根把許多精力和時間都花到謀求高官厚祿的努力上,浪費在繁忙的公務上了,雖然他在自己平步青雲、身居要職之後,仍念念不忘複興科學的大誌,並始終不怠於著述,但科學研究的速度顯然地放慢了。這期間除了於1612年出《論說文集》的修訂版增加了不長的一些新作和留下的政治法律方麵的文章外就再無其他了。而有關這些文章,正如法靈頓所說,如果培根的一切遺著都隻是對法學的貢獻的話,後人是不會感到很大興趣的。雖然培根隻要不在朝廷的時候差不多每一分鍾都花在寫作上,他創作《偉大的複興》一書的工作一刻也未停止,但畢竟因時間和精力所限,這一偉大著作問世的時間大大推遲了。顯然,高位浪費虛耗了他許多的時間和精力,對他從事學術研究,實現自己的大誌,是一種很大的衝擊。不然,這位適於“研究真理”的人一定會為人類拿出更多更好的東西,而不至於為自己要建造的大廈僅僅勾畫一個輪廓。
雖然這期間培根也不是沒有產生過動搖,他也曾考慮放棄仕途生涯,潛心於學術事業,但他終未能抵禦住名譽和利祿的誘惑,所以始終不能擺脫仕途。不僅如此,他還對給了自己寵信、尊榮、高貴和高位的人——詹姆士一世感激涕零。他在給詹姆士國王的一封致謝信中說:詹姆士是升擢過他九次的一個人主,三次是在爵位方麵,六次是官職方麵。此外,國王還從另外兩種官職內給了他別的恩典與贈予,二者合到一起總數每年達1800鎊之多。對於幫助自己在謀求高位方麵出過大力的包金漢公爵培根也是感恩戴德的。他把著作中“最流行者”——《論說文集》就呈獻給了英吉利海軍大將包金漢公爵。他直到晚年,賄賂案發之後才認識到自己的才能用到最不適宜的事情上了。他在自己病危時的一段禱告文中曾後悔地對神說:“我在你麵前承認,我感謝你給我的才能,這個才能我既沒有埋沒,也沒有如我所應作的付諸可能使它得到最大的利用的交易者,但卻把它誤用在與我最不適宜的事物之上,所以我可以老實地說,我的靈魂在我的人生旅途上是一個陌生者。”
(二)《偉大的複興》1620年,正當培根在仕途達到巔峰狀態時,他終生苦心孤詣地為之奮鬥不息的新思想,經過長久的思考和艱苦的創作曆程,終於在他自己比較滿意了之後問世了——這就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享譽人類思想史的《偉大的複興》一書。
《偉大的複興》一書的封麵有一幅經過仔細選擇代表作者寓意的插圖:一支三桅船正在揚帆前進,遙遠的前方(意為世界盡頭)有兩根相隔不遠的柱子。對此,作者在序言的開頭作了說明:人們對他們的現狀估計過高,而對於他們改善現狀的能力卻估計過低;這就是兩根不祥的柱子,它們好像注定了要把人們封鎖在一片被陸地包圍的內海中,使他們永遠不敢到知識的大洋上去。插圖下邊的銘語小框中是用拉丁文書寫的引文:“有多人來往奔跑,知識就必然增長。”書的正文解釋說,《聖經》上的這個預言簡直就是說,知識的增長將與因橫渡大洋的航行而全球互通往來的時期相吻合。封麵下麵有一個小框,裏邊的題詞就是培根從小在席利斯像下邊看到的那句話:“教育促成進步”。
接著是一個簡短的說明,培根解釋拉丁文“複興”一詞的含義,實際上是講他為什麼要把自己的主要著作叫作《偉大的複興》。他說,世界上的事情最主要的莫過於把意誌和事物的交易恢複到原有的完善的程度或者至少有所改進。作者強調了為何不能憑借舊哲學來達到這個目的,並宣布把科學、藝術以及人類的一切知識整個地加以改造的必要性。
再接著就是致國王詹姆士的書信體獻詞。在獻詞中他希望國王能提倡並資助一部關於自然及技術的百科全書的編輯工作。若沒有這部書,他深知自己的計劃是無成功的希望的。他寫道:“最後我還有一件請求,……願陛下……資助一部自然和實驗的曆史的搜集材料和編輯成書的工作;這部曆史要真實嚴肅,不受文學和書本知識之累,以便成為哲學的基礎——這部書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一部書將在適當的地方加以描寫:此書若成,則若幹世紀以來哲學和科學在空中飄浮的情況即可結束。它們可以建立在各種經驗的牢固的基礎之上,而這些經驗都是經過很好的檢查和衡量的。為了這件事我已經提供了工具,但是資料必須從自然界的事實中搜集起來。”這表明,他所要做的是“一項一位千手千眼的人來做的工作”,這不是一個臣民的工作,而是一位國王的工作。因為他所想做的“是決定於一部清楚而全麵的自然史的”。他後來甚至認識到,他計劃中的這種規模的著作,隻有由世界各國成千上萬的人在統一領導下通力合作,通過若幹年甚至若幹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