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年多病,眼病也日益嚴重,無法再挽回了。各位子侄的身體都不是很強壯,古代的君子修身治家,一定要先使自己身體強壯,而後才有振興的能力,一定要使別人高興,鬼神敬重,然後才會出現吉祥之兆。今天寫下了這四條,用來警惕自己已進年老之心,並盡量彌補以往的過失。兩個兒子也要以此各自努力,互相勉勵,每夜用這四條作為功課答問,每個月底都用這四條來相互檢驗,並將此文重複寄給各侄子共守,以期望他們都能有所成就。
同治九年十一月初二日(1859年11月25日)
【精華點評】
曾國藩對兒子們說“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誠然修心貴在養德。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往往能遵循社會規範行事,從而減少生活中的矛盾、衝突和挫折,保持心理健康;反之,道德品質低下的人,現實中總是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和處理各種社會關係,導致個體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性困難,常常被貪婪、充滿嫉妒和怨恨的心理包圍,甚至不擇手段沽名釣譽,損人利己,對現實常常處於不滿和挫折感之中,積累成疾。
古代不少學者早已注意到道德與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和壽命有著密切的聯係,相傳孔子活到73歲,孟子活到84歲,當時已經是了不起的壽星了。談到長壽的秘訣,孔子說:“大德必得其壽。”這是說,重視道德修養、樂於助人的人,能得到美好的回報,能永遠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活了100多歲的唐代藥王孫思邈在總結其長壽經驗時明確提出養德為修心的基礎,是養生首務,既能防病,又能避禍。
孔子雲:“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良好的道德修養還使人保持開朗、樂觀的心境。道德品質高尚的人總是心胸豁達寬廣,熱愛生活,在現實中珍惜名譽,樂觀進取,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信中曾國藩的四條教子方法,即是他對兒子們和曾家侄兒們的期望,希望他們都能學友所成,修心養德。
【經典格言】
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故《大學》之《誠意》章兩言慎獨。
兄自問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
(1867年2月7日與九弟曾國荃書)
【家書】
沅弟左右:
鄂督五福堂有回祿①之災,幸人口無恙,上房無恙,受驚已不小矣。其屋係板壁紙糊,本易招火。凡遇此等事,隻可說打雜人役失火,固不可疑會匪之毒謀,尤不可怪仇家之奸細。若大驚小怪,胡想亂猜,生出多少枝葉,仇家轉得傳播以為快。惟有處之泰然,行所無事。申甫所謂“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星岡公所謂“有福之人善退財”,真處逆境者之良法也。
弟求兄隨時訓示申儆,兄自問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兄昔年自負本領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見得人家不是。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後,乃知自己全無本領,凡事都見得人家有幾分是處,故自戊午至九載,與四十歲以前迥不相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
吾九年以來,痛戒無恒之弊,看書寫字,從未間斷,選將練兵,亦常留心。此皆自強能立工夫。奏疏公牘,再三斟酌,無一過當之語,自誇之辭:此皆圓融能達工夫。至於怨天本有所不敢,尤人則常不能免,亦皆隨時強製而克去之。弟若欲自儆惕②,似可學阿兄丁戊二年之悔,然後痛下箴砭,必有大進。
立達二字,吾於巳未年曾寫於弟之手卷中,弟亦刻刻思自立自強,但於能達處尚欠體驗,於不怨尤處尚難強製。吾信中言,皆隨時指點,勸弟強製也。趙廣漢本漢之賢臣,因星變而劾魏相,後乃身當其災,可為殷鑒。默存一悔字,無事不可挽回也。
同治六年正月初三日
【注釋】
①回祿:傳說中的火種。此處指火災。
②儆惕:敬惕。
【譯文】
沅弟左右:
鄂督署的五福堂遭了火災,幸虧無人受傷,上房也沒有受損,隻是受驚嚇不小。那裏的房子是木板牆壁加紙糊,本來容易招火。凡屬遇到這種事,隻能說是打雜的人失火,不要懷疑到是敵匪的毒計,尤其不要怪是仇家的奸細幹的。如果大驚小怪,胡思亂猜、添枝增葉,那傳播起來非常快。隻有處處泰然處之,行若無事,像申甫說的那樣,“好漢打脫牙齒和血吞”。星岡公說的,“有福的人善於退財”,真是處於逆境的人自安好辦法。
弟弟要求為兄時訓示,為兄自問近年來,得力於一個“悔”字訣。過去自負,以為自己的本領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每看見別人的不是。自從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後,才知道自己沒有什麼本領。什麼事都看得見別人有幾分對的。所以自戊午到現在九年裏,與四十歲以前完全不同。大約以能立能達為根本,以不怨不尤為應用。立,是發奮自強,站得住的意思。達,是辦事周到,行得通的意思。
我九年以來,痛下決心改掉沒有恒心的毛病,看書寫字,從不間斷。選將練兵,也當留心,這都是自強自立的工夫。奏疏公牘,再三斟酌,沒有一句過頭的話,沒有一個自誇的詞,這都是圓熟到能達的工夫。至於說到怨天,本來就不敢;尤人還不可避免,也隨時強製自己盡量克服。弟弟如果想自己警惕,似乎可以學為兄丁戊二年的悔悟,然後努力鞭策自己,定會有大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