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是曆史的參與者和曆史的見證人,對親曆了深刻影響社會、改變他人命運的重大事件者來說,更是如此,個人經曆的自述,是整體曆史的映射,曆史的親曆者與曆史的研究者共同書寫著剛剛逝去的曆史。
克羅齊說“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說出了曆史求索的當下指向和主觀性,也說明了解讀當代曆史的意義。但今日不少國人、特別年輕一代,對當代曆史往往陌生。他們可能對千百年前的皇朝故事說出一個子醜寅卯,但對幾十年前的人和事,卻不得而知或不予置信。國家文化認同和個人精神家園的建造需要文化認同,文化認同離不開家國曆史的傳承記憶。曆史在當下斷裂,文化的飄搖、信仰的迷失與物質主義的甚囂,與此攸關。可以說,當代曆史的雲遮霧罩於國於民均非幸事。
曆史親曆者的自述有利於還原曆史事件和社會整體曆史真相,有利於揭示社會變動時代的個體生命境遇和心跡,有利於展現中國現代化的曆程,也能為後人保存一份珍貴的野史資料。可以預期,隨著親曆者的年華老去,他們這些珍貴記憶將如一壇陳年老酒,散發著歲月的芬芳。
無視親曆者記憶的主觀性是不現實的,我們並不否定記憶的偏差,但任何曆史記錄都是不靠譜的,我們隻是希望我們這些主人公的記憶,為曆史解釋提供了多一種可能。
處於或接近風暴中心的人,才能更能講清風暴。列入親曆曆史係列者,主要是當代重大事件製造者、參與者,影響社會進程的政治、社會、文化現象的倡導者和引領者,以及與重要曆史人物的交往者。
納入本叢書的每一種選題,或是敘述者對參與的某一或幾件重大事件的記述,或是眾多親曆者對同一事件或人物的記述。文體均以第一人稱形式呈現,可以是親曆者直接書寫,也可以是親曆者口述、他人整理。憶述者描述當時的曆史場景,直接記述過程本身和個人心跡。我們不希望將其寫成個人自傳或曆史評論。
從曆史親曆者的口中重尋讀者最關心的曆史往事,描摹曆史的原色,彰顯當代曆史的豐富性和鮮活性,將幹癟枯燥的曆史還原成有血有肉的曆史,是我們的這套叢書的理想。期望有同好的曆史親曆者、曆史書寫者和曆史研究者以及關注我國現代化進程的人們,與我們同行。
出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