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2 / 3)

夥計聽了,好像是被鬆下的熱心和純情感動了,立刻回去告訴他的老板。

那位老板說:“他是一個可愛的學徒。看在他的份上,我就按照九五折買下來。”

就這樣,終於成交了。這就是鬆下第一次銷售成功自行車的例子。

那位老板甚至對鬆下說:“隻要你在五代,這期間我們買自行車,一定向五代買。”

不輕易放棄的鬆下幸之助

從1905年到1910年,鬆下幸之助在五代自行車店幹了6年。在這6年裏,外部世界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電”正以驚人的速度滲透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去。

“電既然能拉動電車,點亮電燈,那它必然有更廣泛的用途。”鬆下時常在心裏琢磨著。他明確意識到,隻有該行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他決心到電氣行業發展。

他曾到一家電器廠去謀職,這家工廠的人事主管看他衣著肮髒,身體瘦小,覺得不合格,但又不好一口回絕,於是信口說:“我們現在暫時不缺人,你一個月以後再來看看吧。”

這本來是個推辭,沒想到一個月後鬆下真的來了,那位負責人很驚訝,便又推脫說:“過幾天再說吧。”

隔了幾天,鬆下又來了,如此反複了多次,主管隻好直接表明態度:“你這樣髒兮兮的,是不能進入我們工廠的。”

於是鬆下立即回去借錢買了一身整齊的衣服穿上再次前去麵試。負責人看他如此執著,隻好無奈地說:“關於電器方麵的知識,你知道得太少了,我們不能要你。”

沒想到兩個月後,鬆下再次出現在人事主管麵前,說:“我已經學會了不少關於電器方麵的知識,您看我哪方麵還有差距,我一項一項來彌補。”這位人事主管緊緊盯著態度誠懇的鬆下,看了半天才說:“我幹這一行幾十年了,還是第一次遇到像你這樣來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韌性。”

正是鬆下幸之助這種不輕言放棄的精神打動了主管,使他得到了這份工作。機遇,要靠鍥而不舍、不輕言放棄的的精神去訂做,它才會來到你的麵前。

在創業絕境中選擇堅持

鬆下幸之助曾有好幾年的時間傾心於改進電燈插口的研究,並向公司提出過改進的建議,但沒有被采納。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工業迅速發展,國內工商企業雨後春筍般地生長起來,麵對這樣的局勢,他產生了自主創業的想法。他沒有什麼本錢,僅有老板給他的一筆退職費,又向別人借貸了一部分,數量也不是很多。空間隻有一所不足10平米的房子,員工也就有五個人;此外,在技術上也不過關,僅憑自己在原來崗位上學到的一點技術,摸索著幹。

事業的開端是非常艱難的,他們甚至不知道燈頭的殼體是用什麼材料製造的,隻猜想可能是用瀝青、石棉和滑石混合壓塑而成,為此研究了好長時間還沒有頭緒。後來在一位朋友的幫助下,總算解決了殼體製造的難題。

但是這種改良的燈頭銷量並不好,小作坊麵臨破產的危險,鬆下一家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揭不開鍋的時候,隻好把自己和妻子的衣飾拿到當鋪去抵押借錢。

又一天,他獨自拿著燈頭到一家電扇廠去推銷,不了這家工廠的老板看到燈頭上的絕緣膠木部分和他們生產電扇底座所用的原料一樣,於是雙方達成合作生產電扇底座的協議。這樣鬆下終於攬到一批活,他們幾人一起投入緊張的生產,完成了全部訂貨,賺了一筆錢,基本收回了當初開業時的投資。

第二年年初,又接到2000個底座的訂單。幸之助語聊還會有大量的電扇底座訂單相繼而來,小小的家庭作坊已經跟不上需要了,於是決定搬到大開街,租賃一座新建的兩層樓房,樓上住人,樓下當工廠,並且在門口掛上“鬆下電氣器具製造廠”的招牌,這就是後來鬆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鬆下在創業中很注意向別人學習,他說:“我很窮,不得不獨立地白手起家開創道路。因為沒有學曆,所以自己看到其他人,都覺得他們是優秀的。我總覺得與其看別人的缺點,不如學別人的長處。這樣的結果是:盡可能地向別人學習,廣泛地傾聽別人的意見。”

堅信創新是生存的法則

在度過了最初艱難的創業階段後,鬆下電器製造廠的員工規模壯大到了50人,每月營業收入達1.5萬日元。鬆下清醒地認識到,在當時國內的電器產品生產廠家中,無論企業規模還是生產能力,鬆下電器製造廠都還是比較小的。他知道,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研製新產品。

那個年代,自行車已經成為日本日常交通工具,而城市的公共設施還比較落後,道路和路燈都跟不上,人們夜間騎車麵臨著照明的問題。用電石的瓦斯燈不僅價格昂貴,構造也複雜,而且經常出故障。雖然用幹電池的車燈已經問世,但由於電池使用時間太短(僅3個小時),所以也沒有實用價值。